西宁市湟源县脱贫攻坚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18-06-14    浏览量:

  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8.8%下降到现在的0.7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

  全县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湟源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交代,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纪律观念、执行力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理念和积极进取的信心进一步树立,全社会立足精准促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形成。全县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既定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

  2016年,如期完成14个贫困村、4833名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完成17个贫困村、2445名贫困人口脱贫既定目标;

  2018年,计划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实现2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8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与西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扶贫:项目精准 机制灵活

  实施饲草产业园项目

  按照“稳粮、优经、强饲”思路,将“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跨行业合作社“联合社”等产业发展模式作为主要路径,不断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投资6480.9万元实施扶贫饲草产业园项目,种植饲草5万亩,带动农户9967户3.68万人(其中贫困户890户3286人),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已播种粮经饲作物26.68万亩、蔬菜1.9万亩(次)、中药材1.5万亩。

  实施到户产业项目

  在充分尊重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一村一册”项目计划册,以特色种养业为重点,因势因地合理确定产业发展项目,确保项目科学规范、群众增收脱贫。投资1237.68万元,以“到户+资产收益”两种方式,实施2292人到户产业资金项目,产业到户比重从2016年的24%提高到73%,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实施光伏扶贫和集体经济项目

  投资2900万元的7.2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按省上统一要求,正在筹建县光伏扶贫项目公司,计划年底前并网发电,带动58个贫困村1280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投资3520万元的9个乡镇88个非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各乡镇,正在加紧组织实施。

  实施旅游扶贫项目

  2017年,投资1391.85万元实施4个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带动157户、381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今年,投资900万元的乡村旅游项目已批复实施,计划建设民俗文化展示厅、种植千亩多彩油菜花花海等,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3个贫困村595户农户2475人(其中:贫困户38户119人)增收。打造东峡乡西石峡“农家乐”、吉友山庄等生态休闲旅游景区10处;把上胡丹村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先行村、试点村,先后落实投资2150万元的20栋高标准节地型温室、田园综合体试点等项目,建成了福成村集体股份制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内计划建成集休闲观光、采摘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融“民俗、农耕、园艺”为一身的农旅结合观光示范村,以点带面,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实施金融扶贫项目

  全面落实“530”贷款政策,统筹安排900万元作为风险防控金,按照“谁受益、谁带动”的原则,累计为符合条件涉农经济主体发放小额贷款3354.3万元。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资金作用,依托县级“金穗服务惠万家”和西宁市信用担保集团公司平台,以“金融机构+担保平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模式,为166家涉农经济主体担保贷款1.39亿元;为省级龙头企业三江一力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担保国开行“扶贫贷”贷款8500万元,带动313户1078名贫困人口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014年以来,整合资金4.28亿元实施4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今年将按照“生态宜居”的目标,继续打造日月乡上若药村等10个高原美丽乡村。

  实施健康保险项目

  本着“理赔快、手续少、覆盖广”的原则,2017年投资127万元,为全县贫困人口购买了健康商业保险,已处理赔付案件1650件,赔付金额达到120万元,年内将继续投资83万元实施“健康保”,防止贫困人口因灾因病返贫。

  实施基础设施项目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2017年,实施了总投资1.9亿元的48个贫困村150.98公里村道硬化、40项水利水保、3个走教点改造、26所贫困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项目,完成投资1.08亿元,剩余工程已基本复工,年内能够全面完成,全县贫困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将有效补齐。

  实施易地搬迁项目

  聚焦搬迁对象安置点选址、住房面积等关键环节,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住房面积的“标线”、群众不举债的“底线”和资金项目管理的“红线”,优先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2981万元,实施28个村社2798户9514人(其中:贫困村16个,贫困户269户864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行业扶贫: 出实招 见实效

  【电力扶贫】新建、改造 10 千伏线路5.94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25.18公里,更换、新建10千伏配电变压器25台,彻底消除了12个贫困村“卡脖子”“低电压”用电问题,切实满足了农户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通信扶贫】实施“宽带中国·光网湟源”工程,投资1350万元,加快实施光纤新建和升级改造项目,全县14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宽带畅通。

  【教育扶贫】坚持“全面覆盖、精准到人”原则,2016年以来,资助贫困学生7242人次、各类资金1228.8万元;投资785万元完成(上浪湾、后庄、下寺)3个贫困村学前教育和两个农村学校改薄项目,贫困乡村教育条件不断改善。今年,继续落实好贫困家庭15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计划为9243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大中专学生发放补助1518万元;投资296万元建成运行和平乡茶汉素村、申中乡立达村幼儿园,进一步改善贫困村基础教育设施。

  【电商扶贫】完成9个乡镇和30个村级电子商务站点建设,培训电子商务从业人员400人次,实现了县域特色农副产品互联网销售。年内将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0个,促进本土特产网上交易。

  【就业扶贫】在县邮储银行投入190万元作为风险防控金,按1:5的放大比例投放创业贷款,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带动就业。2016年以来,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及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劳动力刺绣、烹饪等实用技能培训864人次;积极引导转移就业扶贫,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136人、收入1800万元。年内结合“雨露计划”,计划完成拉面工、皮绣等特色实用技能、贫困人员短期技能培训750人次以上。

  【科技扶贫】实施科技信息、人才、技术支撑行动,选派10名科技人员深入8个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技术服务,打造(曲布滩、克素尔)两个科技示范村,提高了贫困群众综合素养。整合资金30万元实施科技扶贫项目3项,年内计划指导29户贫困户种植当归、黄芪300亩,建立蕨麻标准化生产基地50亩,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生态扶贫】全县从事生态管护岗位的贫困群众达到328人,年户均增收1万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

  【医疗扶贫】全面落实“十减十覆盖”医疗扶贫措施,2016年以来,为6302名贫困患者发放住院医疗救助金1438.85万元;为2450名贫困患者减免各类费用4.9万元。积极开展“幸福西宁、健康药箱”活动,为全县58个贫困村2.74万名贫困群众免费发放价值53.5万元的药品,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文化扶贫】投资700万元,建成7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个贫困村文化大舞台,丰富了文化扶贫活动载体,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农房扶贫】投资7500万元,实施3004户危旧房改造项目(其中:2017年实施贫困户危旧房改造161户,今年181户贫困户危旧房改造项目基本开工建设),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