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年来:让三江清流源源不断 滋润华夏大地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17-08-26    浏览量:

在三江源头,一辆辆摩托车在草原上飞驰,一支支马队在崎岖的山林间穿行,一艘艘划艇在湖面上行进……这些自备交通工具的生态管护员行走在三江源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方净土。

  “我们在长江源,我们在守护绿水青山,并将长期守护!只为做到:一江清水向东流!”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内的一名生态管护员,索索深邃的眼神里传达出一股坚定的信念。

  守望,为了这片净土。党的十八大以来,被称为“生命的禁区”的可可西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棋局中,国家保护力度空前加大,7月7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建设国家公园,用体制机制打造绿色文明“样本”

  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从去岁到今昔,这一路走来,留下太多喜人成绩。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要求的战略途径、历史选择、现实需要,也是我省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南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要义,从全局战略高度审视体制试点工作,将体制试点作为“天字号”工程,集各方之智、举全省之力,紧锣密鼓、高效快捷、强劲有力地推进。

  深入把握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确定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突出三江源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强调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是保护生态,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三江源国家管理局致力于实现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为中华民族提供可持续生态产品“保驾护航”。

  如今,全省共有一万多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设立运行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通过人员划转和职能整合,组建省、州、县、乡、村五级综合管理实体。同时,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彻底解决“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

  一年来,三江源头碧水悠悠、草长莺飞、野生动物快乐栖息,生态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这正是我省落实“四个扎扎实实”,推进“四个转变”的真实写照和有力佐证。

  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制定了《三江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工作方案》,建立规划制度保障,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等5个专项规划,颁布施行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

  建立人才科技保障。在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开设国家公园专业,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专家组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室,并与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江源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等一批科研项目启动实施。

  “通过这些举措,青海正努力将三江源打造为我国绿色文明的‘样本’。”李晓南说,截至目前,公园各项生态体制改革工作已得到有效推进落实,将于今年年内完成主要试点改革任务,步入国家公园发展阶段,力争于2020年前后建成。

  厚植绿色根基,用一江清水作出响亮回答

  一年过去了,青海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一江清水和青山绿水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青海长远发展的最大优势、惟一抉择。这是青海孕育希望的发展路径,这是全省各族群众换来和谐幸福的致富路径。

  看得见青山,望得见蓝天是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幸福感”。一年来,西宁市着力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建设行动,加快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国家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构建“一芯两屏三廊道”城市生态屏障。

  留得青山绿水,方能永续发展。一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紧紧围绕“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州战略,以“河湖库区、三滩十沟”为重点,统筹推进“八大”生态工程,落实“五大生态行动”,着力构建三江源区、环青海湖区、共和盆地、黄河库区、城镇周边五大生态屏障,植被、森林覆盖率比2012年底分别提高2.8和3.3个百分点。

  澜沧江源第一县,杂多,率先推行社区垃圾减量分类资源化利用模式,从“垃圾之城”跃升为省级卫生城市。县城范围内1/3的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1/3通过高温降解,1/3无害化处理。同时,建立人兽冲突补偿机制,筹资建立“人兽冲突保险基金”,实现保护和受益“双赢”目标。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坚决杜绝“白色污染”,率先在全省第一个将生态文明创建具体细化到户,在全县开展生态文明村、文明户活动,把抓生态文明村创建的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为全省的生态保护工作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成为青海省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

  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这是青海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的新实践、新要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要求的战略途径、历史选择、现实需要,是青海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的自觉行动,是青海朝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的总动员。

  行走在大美青海,从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到水草丰美的三江源,从湖光山色的冬格措纳湖到碧水连天、天水一色的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碧水迢迢、蓝“海”无边,那是水的蔚蓝,还有天空的无垠。

  这是青海人民共同的美好家园,这里干部群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水青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绿水青山。在青海,这种广泛的生态共识已经转化为积极的“生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