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清风还需明镜照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18-04-10 浏览量: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又一次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子论”。
“镜子”不仅是指用来照脸面或者照身影的日常生活工具,更被引申为事物或者工作好坏的参照之物。“镜子”不仅可以正衣冠、整容颜,更能察得失、知好坏、观对错和照成败。除了个人日常生活需要镜子以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要“镜子”来正冠与纠偏,以还原它的本色。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照镜子的真实写照。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并经常照这面“镜子”,虚心接纳群臣所提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魏征病死后,唐太宗失声痛哭,叹息失去一面“镜子”。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明镜看似平常无异,却有着诚实、正直、无私的可贵品质,即便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也秉持客观公正准则。尤其是对于为政者而言,人民群众就是一面再好不过的“明镜”。
直面新形势下执政与改革开放的重大考验,党员干部要善照镜子,常照镜子,直面自我,找问题,全方位、多角度看待问题,不断完善与提升自我。只有守住廉洁的常青树,方能迎来政治生命的海阔天空。要贴近群众,听取真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正衣冠”的最好参照,党员干部只有将“镜子”照到位、照得准,方能发现老百姓最紧要的问题,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的目标。
党员干部常照“镜子”,当要选对“镜子”。领导干部照镜子,既要照上下也要照前后,党员干部只有逼真、清晰、全面地展示自我,方能表里如一,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只有常照镜子、照对镜子,才能照出自我肝胆相对的真实内心,才能照出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才能照出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