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更多医改红利惠及群众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17-06-20 浏览量:
自开展新医改以来,西宁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督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以注重破解医改进程中的难题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改革的路径,让更多医改红利惠及群众,城乡居民享受到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脱颖而出
张生泰是大通县桥头镇南门滩村的村民,由于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时常需要进城看病。“城里医院看病的人太多,每次去一趟都得花上一天时间。”今年6月,他惊喜地发现,以往排队也挂不上号的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居然来到了家门口,“现在看病是抬脚就到、挂号就看。”这是西宁市成立第一医疗集团后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目前,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已逐渐带动了区域内卫生机构服务技术和能力的整体提升,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患者在家门口就可得到总院专家的诊治,患者花钱少了、病也治得快了、也方便了。
西宁在全国率先组建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围绕“五项”改革和建立完善“七项”机制取得实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四提高”。通过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两优下沉、双输提升、双效提质”工程,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优质人才下沉,促进基层造血功能和输血功能,服务效能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在国务院医改办对全国1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评估中,西宁市取得了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
“三家服务”走进普通居民生活
什么时候,一个人需要“看医生”?生病不舒服的时候?错!在西宁,医生在居民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已大大提高,不仅仅是生病时的治疗,还有不生病时的“健康管理”。如今,家庭医生走进了普通居民的生活。
家住城中区斜石巷的吴大妈患有冠心病、关节变形等多种疾病,行动不便,每次去医院都很费劲,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帮她解决了难题。每当她身体不适,打个电话给自己的医生,很快医生就能上家里来做检查。
为方便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慢性病等看病就医,减少和控制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压力,西宁积极推行以家庭医生、家庭签约和家庭百姓药箱为工作内容的“三家服务”模式,将审核备案的176种非基本药物纳入“家庭百姓药箱”,为基层全科医生配备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药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慢病管理、家庭签约服务等工作,向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连续的家庭医疗卫生服务,增强城乡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责任医生的信任感。
医养结合让老人享就医最大便利
虽然正值寒冬,但在城北区中医院的西宁市医养服务中心里暖意融融。67岁的老人刘国友正盼着总护士长闫玉玲的到来。刘国友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因为股骨头坏死做了手术,每天都需要闫玉玲帮他理疗、活动。“我这腿不太方便,多亏了闫护士长对我诸多照顾,她还给我洗头洗脚,比自家儿女照顾得还仔细。”刘国友说。
医养服务中心设有康复室、咨询室、阅览室、活动室等,老人们可以有充分的娱乐生活,和医护人员或者别的老人唠唠嗑,日子也不孤单枯燥。
西宁在全省率先推进“医养结合”,成功入选国家级试点城市,制定了《西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构建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拓展服务功能,建立“四项”制度,健全“五项”机制,努力形成普遍性服务、个性化服务、专业化服务协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设立老年病科医院达到10所,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与辖区80%以上的养老机构签订协议,着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目前全市各县区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36家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583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人数达11.8万余人,定期为入住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送药、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体检及慢病管理)等基本服务,并开通就医、转诊绿色通道。
先住院后结算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马金花老人因腹部感染被儿女送进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她的儿女在办理住院手续时担心身上的钱不够交押金。然而医院实行的先住院、后结算让他们松了一口气。老人的儿女说:“这下可好了!母亲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悬着的心总算能放下了。”老人出院前一天,儿女们结完了所有的自付医疗费用,没有拖欠。
从2012年开始,西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新模式。城乡参保居民无需缴纳住院押金即可入院接受治疗,出院时患者只需交纳医保自付部分费用,打破了以往“先交押金后住院”的传统模式,杜绝了病患因交不起押金而延误治疗,从而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还针对患者办理出入院手续烦琐、每日费用不清、住院生活不方便、贫困家庭就医难以及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等实际问题,推出了免挂号费、免床位费等“五免十减”和26项便民惠民服务新举措,解决医疗服务过程中“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