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西宁蓝天下的环保战役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17-06-19 浏览量:
西宁市环保部门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征程中,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理念,按照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和省委“四个转变”的要求,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污染治理的合力,全社会积极参与,多管齐下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法,铁腕治污,全覆盖零容忍,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而不断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
持续攻坚使西宁的天更蓝
【西宁蓝,红遍朋友圈】
前几日,一条售卖西宁空气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网友通过不同形式,大赞生活在这片蓝天下的幸福生活。近年来,西宁市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为契机,用绿色力量构筑“幸福西宁”,让西宁蓝炫酷朋友圈,更让西宁人为此骄傲。
——力举显成效:
今年,西宁市根据省、市委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在巩固去年大气治理工作成效基础上,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转变,深化各项“治本”措施,按照“标本兼治、固本强基”的工作思路。全年累计8000人次先后对全市396家建筑工地、38家拆迁工地、27家商砼企业采取定期、不定期巡查检查、重点施工项目驻地监督、分片区紧盯各个建筑工地等措施,确保5个100%治理标准的有效落实;对全市121条主(次)干道全时段进行清扫保洁、洒水(喷雾)、清洗等降尘作业,有效遏制了城市道路扬尘面源污染。对全市1138辆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密闭化改造和GPS定位,规范了渣土运输管理,遏制了渣土拉运中的二次扬尘污染;年内对新建成的4个煤炭一级集中经营市场和49个煤炭二级经营网点已全面挂牌运营;通过实施机动车“黄、绿”标管理,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建设黄标车电子抓拍系统、提高油品品质、油气回收改造等措施促进黄标车淘汰;针对进入冬季特殊天气造成的影响,从2016年9月中旬开始组织人员通过白天检查、夜间督查及节假日不间断巡查等方式,对辖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商砼企业、裸露地、工业企业、渣土场、弃土场、国控监测点位周边等区域逐一、逐项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综合施策,以全方位、无死角、零容忍的工作态势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建立了空气质量日分析研判、预警、会商制度,并加密监测点位,确保各项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现场整改建设工地58家,对5家拒不整改的施工单位采取强制断水、断电等严管重罚措施,依法依规对17家项目工地经济处罚150万元。目前已淘汰黄标车5097辆、完成205.82蒸吨“煤改气”治理任务、实施17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5座储油库油气回收。同时,采取果断措施对15家存在重大安全生产和环境风险的企业实施了关停整改及时有效消除风险隐患。
2016年1-11月份,西宁市空气质量有效天数为335天,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2天,优良率为78.2%,在西北省会城市位居前列,确保了西宁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多措并举使西宁的水更清
【水更清,宜居宜人】
“干净清澈的大水面,空气湿润,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现在这里景色宜人,可以算是西宁的‘外滩了’”……市民心目中曾经的湟水河(西宁段)印象被颠覆了!这些年,在采取了截污纳管、关闭沿河采砂场、关闭小水电厂、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等多项措施,致力让湟水河摆脱“黄色”皮肤的工程让湟水河在西宁段成为了一道风景。
——力举显成效:
按照“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要求,出台了《西宁市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属地化管理责任,细化具体治理任务,有针对性地推进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污染治理。争取2.246亿元国家专项,总投资5.8亿元实施了全市湟水河干支流63个生活直排排污口截污纳管治理,积极推进4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督促完成三污脱泥系统重新改造;争取国家水源地保护专项资金1.01亿元,开展了第四、五、六、黑泉水库和青石坡水源的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污染应急阻隔等工程,致力于打造全省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提高饮用水水源水质,保障西宁市饮用水安全,2016年12月1日《西宁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印发执行,通过该《办法》建立健全保护工作机制,更加明确了部门职责,细化具体措施,明晰违法责任追究力度,保障西宁市饮用水安全。国控小峡口出境断面稳定达标,7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按照每月监测一次,符合国家饮用水相关标准。
建管并重使污染减排更实
【力度大,治污落在实处】
“看我们的南北山、湿地公园、湟水河……越来越宜居的环境让我们深有感触。如今,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在西宁市越见成效了。”这是笔者在采访市民对西宁市对治污减排时,市民们最大的感受。西宁市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不懈治山、治气、治水、治污,如今,看着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成效历历在目。
——力举显成效:
组织实施了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项目,2016年西宁市争取了4.61亿元环保项目资金,完成减排等方面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实施了大气综合治理、农村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再生水利用、空气自动监测站等项目。17家工业企业重点实施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工业烟粉尘治理和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项目,其他企业按照西宁市相关污染整治方案有序推进。
铁腕治污使西宁环境监管更严
【从严,铁腕拿下硬任务】
“天蓝就美丽,水清便幸福”,这是群众期盼着一座幸福城市的底色,更是一座城市执政者给予群众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了保住这份良好的账单,西宁市不断加强监督力度,铁腕下力保城市环境质量继续向前。
——力举显成效:
·首次开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
为全面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有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根据环保部、省政府、省环保厅文件要求,制定了《西宁市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整改实施方案》对全市范围内环保违规建设进行全面清查。
·全省率先开展污染源双随机抽查工作。
根据新形式下环境执法新要求,创新环境执法机制,打破以往“分组分工、区域负责”的监管模式,率先在全省建立了污染源环境执法“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对企业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三同时”落实等情况,重点进行执法监督,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着力提升队伍执法整体水平。
·率先在全省开展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为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机制,西宁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污染防治、生态环保、环境管理、社会监督四大类21项指标进行评价,采用“评分”和“一票否决”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等级,根据“绿、蓝、黄、红”四个等级进行分类管理。
·首次由市政府市长就企业环保问题进行约谈。
为切实加强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管控,不断提升企业履职尽责意识,坚决履行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首次由市政府市长召开专题会议约谈15家存在环境风险隐患企业,面对面解读中央到地方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要求,针对突出风险隐患,明确整改要求,做到坚决整治,对整改不力或妨碍整改工作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首次开展全市区县级环境监察交叉执法检查。
为全面提升环境执法队伍人员素质能力,有效打击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组织全市环境监察部门执法业务骨干对西宁市范围内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有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问题。同时,加强后督察力度,实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挂账销号”制度,实现环境违法案件办理过程跟踪落实,有效提升环境执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