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运用“六学”新谱 下活党员教育“一盘棋”

来源:西宁党建网    日期:2016-11-04    浏览量:

       开发“夏都学习”手机APP、上线“西宁党建”微信公众平台、打造党员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西宁市利用新兴媒体,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形式,有效探索了新常态下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以“六学”新谱下活全市党员教育“一盘棋”,稳步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全力服务“三基”建设。

“网络”普学、“广播”助学,教育方式推陈出新

       服务和教育基层党员,既要传统方式,还需要现代媒体手段并进。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要求,在全省率先研发了党员教育手机APP“夏都学习”,开展了“学党章答题”活动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知识学习宣传,使广大党员群众在工作和生活的“碎片时间”里,进行“微量学习”。充分利用微信覆盖面广、操作灵活、方便、智能的特点,开通了 “西宁党建”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了党员干部“手机课堂”。截至目前,微信平台已推送信息260期, 1.3万多名党员群众订阅了微信,实现了党员群众掌上看党建、学党建的党教新方式。

       为进一步扩大党员教育受众覆盖面,优化提升传播效果,去年年初, 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夏都好声音”西宁党建广播栏目,每天在新闻频率和交通频率黄金时段定时播报党建信息,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流动党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服务群众、发挥模范作用提供新渠道,受到了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城西区医财巷西社区主任孙岚说:“原来集中学习比较多,但有时工作一忙就没时间参加,有时老师讲授的内容又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时间长了,学完知识也记不住多少,现在不一样了,你看,打开手机或者收音机,到哪都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基地”选学、“真情”送学,教育资源增量升级

       去年以来,针对传统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单一、需求不对应、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优的问题,西宁市以党员教育项目化运作思路,通过“实地考核+组织论证”工作方法,打造了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党员教育基地,并首次确定了市级基地8家,区(县)基地30家,乡镇(街道)基地89家,农村(社区)基地456家,形成了“一基地一特色”的办学模式。通过实施“基地办学”,使得党员“有的选”,提高了党员教育的选择性。同时,对全市400余名农村、社区、非公、机关等各领域基层党员,开展“菜单式”选学,并广泛推行“党性+技能”的双育培训,让广大党员“按需点单”,率先实现基层普通党员“自由选学”,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

       “专家服务队到基层送学的形式非常好,我们农村党员在家门口就学到自己想学的科技知识,而且那些专家一直是一对一的帮扶,增强了我们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大通县新庄镇党委副书记马国祥说到。早在2014年,市委组织部就已成立了全市“党课讲师团”和“专家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进行“送学”,不仅有理论指导,还有专业技术帮扶指导,服务既有“味”也有“料”,得到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认可。2015年进一步扩大了队伍规模和服务范围,开展“真情服务计划”,持续发挥“两支队伍”作用,从全市各领域选拔88名专家学者、党务干部组成“党课讲师团”,深入乡镇(街道)等102个选学单位精准授课176堂;选拔55名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专家服务队”,赴57个乡镇农村开展服务495次,并为每个教学和服务点提供价值400元的实用图书和帮扶物品,强化了服务效果。

“小说”导学、“相约”乐学,教育载体灵活多样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党建,了解党建,开展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开发基层党员教育需求的精品教材,西宁市首次面向全国开展“党建微小说、微故事、微剧本”征集评选活动。党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采用互联网思维特点,体现“微”特点,分为组织制度类、人物事迹类、党建经验类,共征集各类作品216篇,其中吸引外省市党员干部投稿11篇。活动中,共评选出优秀作品42篇,将在《雪莲》文学期刊、“夏都好声音”广播栏目等媒介上进行集中展示,大声唱响基层党建“好声音”。

       围绕全市“四区五带”项目党建工作,为更好地总结交流经验,展示成果,谋划思路,市委组织部在各区县分设会场,专题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相约活动。“在示范带建设中,个别群众不理解,您是如何调整心态做工作的”“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外部借力。我们的做法是培育发展社会组织,让他们来帮助解决”……相约活动采取访谈、沙龙、观摩、PPT演示、视频播放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代替了以前报告、汇报、演讲等单一的交流形式,以多向互动的交流方式、轻松愉快的会场氛围和激烈碰撞的灵感火花,拓展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思路,为打造“四区五带”项目升级版注入动力。正如城北区小桥社区党委书记代素英所说,“相约活动使大家思维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对今后核心区的建设也有了更丰富的规划!”可以说,相约活动创新了党组织书记教育形式,不只是一场简单的党建对话,而是一场亮不足、找办法的“思想大碰撞”,达到了“互讲、互比、互评、互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