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GDP增9.6%稳的格局更巩固好的态势更明显

来源:西宁市政府办公厅    日期:2017-07-23    浏览量:

     上半年,我市GDP同比增长9.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7、2.0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的格局更加巩固,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1、1.7个百分点,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无论是装备制造业,还是新产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都在“好”的轨道上奔跑。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0.4、0.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速同比提高33.7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市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经济运行成绩单!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挑战增多、压力不减的情况下,GDP增速达到9.6%,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凝心聚力“四个转变”,努力践行“两个绝对”,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多措并举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向好态势。

  西宁市高度重视经济工作,在4月21日召开的市委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晓强调,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整体趋好,但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全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牢守住当前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克服困难,积极作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市委财经领导小组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经常召开会议,及时分析研究经济形势,部署重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抓招商引资、抓重点项目、进工厂下车间、与企业家座谈……这些行动无不体现出我市对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增速9.6%:经济呈现稳中有进向好态势

  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统筹把握大局,实施精准调控,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通过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们看到“稳”和“好”,即稳的格局更加巩固,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详看数字】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1.56亿元,增长9.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7、2.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5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11.4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289.53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3:50.93:47.34。

  【数字解读】

  GDP增速9.6%,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市统计局负责人分析, 尽管目前上半年全国26个省会城市的经济增速排名尚未公布,但从现在一些城市发布的主要数据来看,我们有信心,西宁的经济增速仍会居西部前列。

  市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分析,上半年我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效益提高,主要表现在:稳的基础在不断夯实;进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好的势头在不断延伸。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我市经济发展的层次不断提升,发展的优势逐渐显现,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发展的成果更加惠民。但当前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任务仍很艰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下一步,全市上下要继续保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干劲,坚持履职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价值取向,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强化和保持生态定力,经济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省继续勇当“四个全面”的排头兵。同时,继续发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履行“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责任。

  结构优化:新动能新支撑在成长

  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加力促进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

  【详看数字】

  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6%和14.1%。轻工业占比达到31.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8%、11.8%。同时,旅游收入、接待国内外游客分别增长31%、15.5%。

  【数字解读】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高全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转型是重点。今年我市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势不减,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6%和14.1%。轻工业占比达到31.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8%、11.8%。工业效益持续改善。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活力增强,光大银行西宁分行开始试营业,华夏银行西宁分行开始选址工作,西宁金融控股集团、西宁市信用担保集团正式挂牌运营。加快推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全面启动,与途牛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西部自驾游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西部自驾车联盟年会。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打造高原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新建节地型温室250栋,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家、生态牧场7家,种植人工饲草60万亩,新建休闲观光农牧业基地8个。打造西宁区域性高原绿色有机品牌,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76个。新培育农民合作社342家、家庭农牧场65家,新认定省级示范社36家。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23.1%。

  工业稳增长:园区支撑作用明显

  当前工业依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市稳住工业发展“底盘”,强保障优服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1、1.7个百分点。

  【详看数字】

  园区工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0%,增速高于全市4.0个百分点。

  【数字解读】

  促进工业稳增长,在优化环境上采取哪些举措?

  市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分析,我市全力保障工业运行,落实联点帮扶企业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工作。推动产业上下游供需对接,实现对接金额136.2亿元,增长26.3%。积极协调省级相关部门落实电价、天然气、铁路运输等支持政策,园区财政兑现优惠政策资金3550万元,提供企业扶持资金1.25亿元,有效保障园区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各类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60亿元。加大融资协调力度,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小微企业担保贷款46.8亿元。通过中小微企业风险池撬动银行贷款2900万元,发放“金穗服务惠万家”惠民贷款1.5亿元等。

  扩投资促消费:促经济稳定增长

  上半年,我市以深入实施“百日攻坚”“会战黄金季”为抓手,扎扎实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详看数字】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2.04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0.4、0.8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完成527.32亿元,增长10.6% 。民间投资恢复性增长。民间投资完成263.33亿元,增长8.1%,增速同比提高33.7个百分点。同时,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12亿元,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与全省增速持平。同时,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81.5亿元,为年度目标的58.2%。

  【数字解读】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大,主要投向哪些领域?

  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6%,其中新建项目开工率73%、续建项目复工率96%,均完成年初确定目标。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00亿元,集中投向重点项目和社会民生领域。优选强商效果明显,青洽会签约项目58项,签约金额410.3亿元。建立“弘大商城”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业服务平台,建成45个农村淘宝电商服务站点和45个社区电商综合服务站店。“阿里巴巴·西宁产业带”正式运营。上半年,实现网络零售额30.1亿元,增长18.2%。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审核发放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1700万元。开拓国际市场,设立境外营销网点14个,建成综合性进口商品展销平台11个。

  城市转型:更绿更美更畅更舒适

  将西宁的蓝天碧水晒在朋友圈,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西宁人的习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坚持绿色发展,就要改善生态环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一组数字印证了我们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详看数字】继续推行“五个100%”扬尘管控措施,完成64.8蒸吨“煤改气”治理。上半年,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5%。

  【数字解读】

  打造绿色人居环境 ,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市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我市通过优规划来促升级,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成功列为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开展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等专题研究。积极开展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市民中心开工建设。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加快完善道路、水利、电力等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畅通西宁工程加快建设,凤凰山路、昆仑大道西延段、湟水路高架桥等项目全面推进。门源路、五四西路、昆仑大道等5条一期综合管廊项目已建成18公里。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完成13条道路和5个示范打样项目。南北山三期绿化、城市景观提升改造、三污提标改造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等。

  综合改革:增添经济活力与动力

  “把脉问诊”开良方,硬起手腕去桎梏。今年以来,我市抓巩固求拓展,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详看数字】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累计达15.5万户,增长13.8%,其中新增中小微企业4421户。

  【数字解读】

  我市改革“改”了哪些,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分析,“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明显促进了供求关系的改善,实体经济发展趋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不断巩固。我市扎实推进“去降补”,做好关闭退出大通煤矿120万吨落后产能相关工作。推动企业“去库存”,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商品房可售面积427.5万平方米,比2016年底减少65万平方米,商品房去化周期13个月。强化企业财务杠杆约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1.3%,控制在75%的预期目标以内。合理降低企业负担,4月1日起与国家同步取消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扩大残保金免征范围,取消、停征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微企业增值税、所得税1.84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制定公布了权责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构建了具有西宁特色的“一目录五清单”政府治理新体系。“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面推进,市级审批流程再造初步实现标准化。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五证合一”换照登记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加快“互联网+行政审批”建设,基本建成“网上审批大厅”和“掌上审批系统”,实现与“掌上西宁”的互联互通。

  小财政大民生:超八成支出用于民生

  小财政办大民生,我市坚持财政再紧保障民生的力度不减弱,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上半年,民生领域支出达到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

  【详看数字】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增长9.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13元,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9元,增长9.1%。

  物价水平保持低位,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2%,比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指数1.7%低0.5个百分点,涨幅居第27位。

  【数字解读】

  民生支出力度大,为老百姓办了哪些实事?

  市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我市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落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3.2亿元,完成拨付2亿元。瞄准贫困人口脱贫瓶颈,启动100个退出贫困村脱贫项目,全面实施“一户一法”产业扶贫项目。全力做好社会救助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145元提高到160元,城市低保标准月人均达到453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320元。大力推进就业创业。重点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举办招聘会38场,提供就业岗位1.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500余人。积极鼓励大众创业,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创业孵化基地25家、59.7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创业实体2328家,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44%,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落实贫困家庭学生15年免费教育和营养改善计划等各项资助资金4.4亿元,惠及学生44.1万人次。

  同时,推进健康西宁建设。第二医疗集团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探索“3+1+N”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和健康签约“承包”服务新模式,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93个,全市家庭医生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36.9%和42.4%。全市121个日间照料中心已启动运营90个,150个农村老年之家已建成54个。扎实开展食安城市创建。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全力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