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要想孩子学业优秀, 关键是......
来源:西宁教育网 日期:2021-08-13 浏览量:
校外培训到底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2021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报告全面梳理团队七年多来在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采集到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报告》涉及了学生手机依赖、课外补习、睡眠不足等多个教育“新痛点”。《报告》显示,在小学,有22.2%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小时以上的校外补课,而在初中学段,这一比例上升至32.8%,甚至在部分区县,每周校外补课6个小时以上学生的比例超过35%。
补习时间越长,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是否更有益?《报告》认为,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参与校外补课反而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每周参与校外补课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业成绩出现了不增反降的现象。以初中阶段为例,有34.9%的成绩优秀初中生每周补课超过3小时。而在成绩优秀的学生群体中,每周参与校外补课的时间越多,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主观幸福感越低。在成绩中等的学生群体中,也是如此。
据相关报道,学困生往往源于学习习惯比较差、基础比较差等因素,而常规补习班也是班级授课,也有教学进度,因此对学困生改进效果有限。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在他的新著《我国基础教育课外补习研究》中指出,当每周校内的科学、数学和语文课程时间分别达到13、9、9个小时,学生成绩的提升最大。“这表明,校内学习比课外补习更能有效地提升成绩。但现在很多家长在课外补习上花了太多时间,孩子被搞得很累,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反而没精神了,实际上家长这种做法完全就是本末倒置。”薛海平说。
此外,在校外培训中提前学、补习学也会给孩子的正常学习带来一系列问题。很多教师反映,学生提前学习、抢学会造成消化不良,而补习则造成依赖性,学生会因此轻视校内课堂学习,导致课堂听课效率下降,课外负担加重。课外辅导班学习,不仅仅是上课的两三个小时,还有课前前测作业,课后巩固作业,算下来一门课至少要占一天。另外,一些培训机构鼓吹和热衷的“应试技巧”的训练也会助长学生投机取巧和浮躁心态。
由此可见,家长为孩子提升学习竞争力而报的校外学科培训,对孩子的学习提升作用是有限的,同时负面作用则很少被察觉到。家长要全面看待校外学科补习,坚持校内学习为主不可动摇。
学业优秀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是一种“自觉性”,是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学业成绩与道德品质优秀的孩子,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特点:自觉性,即那些学习成绩和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程度都比较高。这种“自觉性”可以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律性、有理想、自我管理、专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比较清楚的学习目标,等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具有这种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往往能够非常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包括制订学习计划,能够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并且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时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等等。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自我教育。要想让孩子学业优秀,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而不是盲目跟风给孩子报班。这是一种学习者对自身学习和行为的监控、评价和调整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首先是学习动机教育,让孩子有“充足的动力储备”,加强孩子的人生志向教育。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强调要高度重视“学习动机”教育,要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伟大事业的大我之中,担当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二要善于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三要注重提升学习专注力和执行力,更有效地完成学习计划、学习任务。四要学会记录自身的学习情况,观察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过程。五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学会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并能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持续改进。
如何为学足学好提供坚强保障?
减负并非“一减了之”,其目的在于促进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首先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新诉求,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学好提供保障。
其次,家长观念的转变、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是解决“双减”问题的重要一环。
一是家长们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现实中,不少家长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自己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他们忽视了自身意志、品格、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示范对孩子成长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家长应该自觉认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兴趣以及他的学习志向,是在家庭环境中综合培养的。从幼儿时起,家长就应该注意观察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思维能力、运动能力、交往能力等成长要素。
三要重视家庭建设,因为和睦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无比珍贵的身心安全感,可以唤醒孩子的意义感、价值感,这些无形无声的影响比任何教育都重要;而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学习氛围,可抵得上数个优秀的老师。此外,学校在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方面大有可为,家校育人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孩子朝着共同期待的目标健康发展。
再次,各地各校应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目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在组织开展精品课堂遴选,各地应高度重视这一活动,着力打造校本精品微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要花大气力、下大功夫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库,为各个需要层次的学生提供强大的后备资源,解决好家长对于“双减”工作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