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城中区:乡村振兴有了“当家人”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2-10-09 浏览量:
推动乡村振兴,农村是主场,农民是主体,村干部是关键。近年来,西宁市城中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坚持严的标准、能的要求、常的态势,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练就了一支底子厚、本领强、作风硬的村干部队伍。
坚持严的标准,“选”出厚底子村干部
2021年,西宁市城中区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突出选人用人导向,严把“三优三强三过硬”标准和资格联审关,深刻分析研究村情实际、干部结构、能力素质等要素,将一批党性觉悟高、学历层次较高、年龄偏低、带动致富能力强的后备干部选入村“两委”班子。
“我们村地处南山脚下,交通便利,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基础,有不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未来我们准备引进仓储物流、食品加工等项目,集体经济大有可为!”在会场讨论中,南酉山村党支部书记董良材与新当选的各村党组织书记们交流村级发展经验和思路。作为本土致富能人,董良才有想法、有干劲,在他的带领下,南酉山村以党建为抓手,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酉一村”旅游文化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连续5年保持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
除了一批像董良才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支书外,城中区注重从熟悉村级事务、群众基础好、培养比较成熟的储备干部中发掘推选村“两委”干部,对原班子队伍进行更新和调整。总北村党支部书记蒲发明就是其中一位。“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很受启发,下一步,我们将盘活村集体土地资源,发展民宿、餐饮产业,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宜业新总北”,在这次换届中,蒲发明因为党性强、思路宽、能力好,从村会计调整为村党支部书记。
通过换届,城中区实现村“两委”班子中40岁以下干部54人,致富带头人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40人,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文化素质整体提升,带动致富能力显著增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人才保障。
坚持能的要求,“育”出强本领村干部
“因为学历不高,有时候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会无处下手,有点本领恐慌,后来听说有个‘大专班’,我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通过学习,理论水平强了、知识面广了、眼界也打开了,对自己今后履职尽责,带领村子发展更新有信心了”,谈起报读“大专班”的经历,莫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莫重库成就满满。
选出选好村干部是第一步,培养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和带动致富能力才是建强村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城中区依托村“两委”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坚持“选优”和“训强”并举,“强责”和“提能”并重,组织7名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干部报读“大专班”,不断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
“抓好基层的工作,关键在队伍强不强,只有把人才储备起来,把队伍充实起来,才能关键时候用得上、顶得住”,在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杨存福看来,队伍建设是村级发展的重要保障。城中区严格执行“223”村级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突出“选、育、管、用”环节,注重从回乡能人、返乡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乡村医生、脱贫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才中培养后备干部,为推进乡村振兴储备优秀后备力量。
“今年我们从参与疫情防控、网格管理的年轻人中,重点考察和培养了4名责任心强、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补充了支部的新鲜血液,一定程度上也树立了发展党员的导向”,杨存福说。
今年,城中区开展村干部轮训5次,组织7名村干部报读“大专班”。储备村“两委”后备干部128名,其中,35岁以下年轻人5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49人,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6人。培养村级入党积极分子96名。
坚持常的态势,“管”出硬作风村干部
“今天的‘擂台比武’既是对前一阶段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一次成效展示,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次把脉问诊和督促”,城中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通过“擂台比武”活动,城中区进一步压实各村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促振兴的工作责任。
城中区结合《关于加强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的若干措施》要求,以作风建设为契机,建立《城中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不断规范村级决策程序,常态化开展“履职体检”“廉政谈话”“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等工作,切实将村干部履职监督抓在日常、形成常态,让村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陈书记,作为今年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希望你支部能够按照要求抓好班子建设,严格落实整改,推进村级组织提档晋级”,下野牛沟村包片领导就班子建设问题,与该村党支部书记谈话。今年,城中区按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要求,排查认定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采取“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四个一”措施,加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同时,建立联点“提醒谈话”机制,安排包片领导根据包片村工作推进、干部思想、纪律作风等情况,定期进行谈话提醒,讲廉政党课,切实拧紧村干部履职担当、廉洁奉公的螺丝。
在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城中区坚持严管厚爱并重,加大对村干部的关心激励,为干部干事创业做足保障,营造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成长环境。落实村干部“1+4”报酬体系,按月发放基础报酬、足额兑现绩效补贴,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月平均报酬达4530.72元,村“两委”其他成员月平均报酬达3003.42元。组织开展村干部荣退仪式,利用“七一”等节点,组织卸任村老干部开展“迎建党百年、看乡村振兴”观摩活动,让村干部感受组织关怀,激励他们更好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既是总书记对所有党员的嘱托,也是我们村干部对老百姓的承诺,乡村振兴虽然任重道远,但想到村子一天天发展起来,村民们一个个富裕起来,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谈起今后的发展,董良才作出承诺。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个个像董良才这样底子厚、本领强、作风硬的村干部已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村民致富的“当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