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中区:稳住群众菜篮子 答好保供民生卷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2-10-31    浏览量:

  10月28日,湟中区李家山镇柳树庄村的蔬菜代销现场一片繁忙,蔬菜种植户杨占凯一班人正在蔬菜代销现场分装打包蔬菜,看着辛苦“呵护”的蔬菜被一辆辆运输车拉走,杨占凯一脸笑模样儿。

产销对接,各类蔬菜实现华丽“变身”

  杨占凯是湟中区李家山镇新添堡村的蔬菜种植户。在李家山镇党委政府委托镇农稷协作建设有限公司组织的产销对接现场,他和其他村几个种植户喜笑颜开,他们的各类蔬菜实现了华丽“变身”,从“卖不出”变成“不愁卖”。“疫情下,客户过不来,地里的各类菜,成为我们家的大难题。政府帮我们菜农代销,运输不担心、价格也合理,这些蔬菜才算有了出路,有政府参与,这事靠谱……”杨占凯激动地说。

  连日来,这样的产销对接场面在湟中区15个乡镇不断涌现,处处呈现出一幅干群同心的暖人场景。

到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

  疫情防控歼灭战要打赢,湟中的生产发展同样要保证!

  湟中区作为全省农业大县,也是西宁市蔬菜和瓜果重要供给区,尽快把成熟上市的蔬菜和瓜果销售出去,保障农户的收入是当前最大的民生。

  为确保在疫情防控下,全区各类物资供应得到保证,同时各类农产品能够走出湟中,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湟中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快速反应、主动作为,按照“保畅通、稳供应、战疫情、纾民困”的思路,通过摸清底数,科学组织产销对接,拓展销售渠道,疏解运输“堵点”等“组合拳”,打通各类梗阻,全力解决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类问题。

  湟中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点对点分析研判保畅稳供中的重点事项,逐一细化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围绕全区和主城区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和广大农民的“钱袋子”,区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局等多部门闻令而动,定期会商、互通信息、整合资源,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长效工作机制。

  为更快解决当前蔬菜采摘、收购、销售等环节面临的问题,湟中区委区政府注重“到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通过在拦隆口镇召开疫情防控期间蔬菜收购销售及保供保畅工作现场会议。召集各乡镇(街道)负责人重点汇报了当前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区职能部门负责人针对问题现场办公,群策群力解难题办实事。

15个工作组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防蔬菜滞销,助农民增收,必须协同作战,合力出击。为此,在全区范围内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的15个生产生活物资保供保畅工作组,在区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协调下,做好摸底排查,全力帮助全区种植户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引导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的信息沟通和产销衔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湟中区共和镇镇长安生昌说:“目前,我们通过镇农稷协作建设公司代销散户、合作社各类蔬菜,并积极发动群众对接销路,共售出320吨,做到收、卖价格相统一,确保每一分钱装进群众口袋。”

  解决滞销问题,如何安全运出去,也是关键所在。针对“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环节不畅等问题,湟中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保通保畅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好疫情防控和物流保畅工作两手抓,全力攻坚物流保通保畅难题。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印发《西宁市湟中区生产生活物资保供保畅方案》,保障农业生产所需饲料、化肥等农资“拉得回”,蔬菜、鸡蛋、肉类等农产品“运得出”。区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局建立日调度机制,与公安、各乡镇等部门积极协调沟通,严格审核车辆、司机、物资类别等信息,发放当日有效通行证,监督完成点对点的运输销售,既保障货运物流通畅,也确保了疫情期间的安全生产。

  一批批的蔬菜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区各乡镇和主城区。据了解,截至10月29日,全区累计报备农畜产品、农业主要生产物资保障车765辆,14个乡镇实际调度188辆;调入玉米、饲草料等2201吨、活牛165头、温室保温被800条、塑料大棚拱架1600根;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蔬菜851吨、马铃薯2634吨;牲畜出栏354头只。(记者 王琼 通讯员 伞丹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