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优秀案例】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乡:写好“四篇文章” 打造“红色课堂”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3-06-19    浏览量: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集中展示我市党员教育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宣传推广特色做法和有益经验,市委组织部在“西宁党建”系列平台开设专栏,陆续推出一批党员教育效果好、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对优秀案例的宣传学习,进一步探索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在党员教育形式上创新、内容上拓展、实效上深化,以实际工作成效,为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引言

  湟源县和平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通过写好“四篇文章”,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游线,构建红色课堂。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并嵌入小高陵自然生态、梯田景观、自驾游基地、党史长廊等文旅特色,在实境体验中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有规划、有重点、有层次地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思行并进、聚势赋能,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奋斗基因代代相传,真正让“红色”成为小高陵最靓丽的标识和最鲜明的底色。

背景

  近年来,湟源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及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为契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着力打造集“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小高陵党性教育基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与活力,筑起了党员教育培训新高地。然而,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切实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和平乡注重发挥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坚持把红色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精心打造党员教育“红色套餐”,在党员教育中永葆军垦底色、彰显红色魅力,绽放时代华彩,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做法

  (一)书写挖掘“精神富矿”文章,点燃“红色初心”。通过观看照片资料、《治山造林保水土》科教片,参观各类历史实物,聆听实物背后动人的故事,引导党员群众学习“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精神实质。湟源县和平乡小高陵村人民为了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发动和带领群众,年年治坡治沟,岁岁植树造林,历时十余年,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小高陵人民始终没有放弃,使3000多亩干旱浅山变成水平梯田,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新时代,历届小高陵村村两委传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带领群众继续治山治水、植树造林、兴修梯田,无论是从村庄的村容村貌、农民的精神风貌、村庄治理、产业发展等各方面都能见到“小高陵精神”的影子。

  (二)书写文旅融合文章,拥抱“诗和远方”。依托小高陵红色旅游公司,以“党建+企业+文化+旅游”为抓手,秉承“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紧紧牵住小高陵村“红色文化”的“牛鼻子”,助力将小高陵打造成以干部教育培训为主、以现代农业观光、生态体验和休闲度假为辅的旅游产业综合体。构建党性教育“行走课堂”,完善旅游产品链,开发爱国教育、红色党建、户外实践、团建联谊等一批具有参与性、体验性、沉浸式的红色旅游创新融合产品。小高陵精神传承馆、党史长廊、民族团结进步长廊,让参观者感悟红色文化,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卡丁车、滑索、沙滩娱乐场为青少年提供游玩场地;户外野营基地,户外采摘、烧烤等,为游客提供高端的服务体验。让红色游线成为体验乡村振兴图景、感受新时代发展魅力的打卡地。

  (三)书写宣传推广文章,点亮“红色文化”。1965年12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青海高原出“大寨”》为题报道小高陵后,小高陵先进事迹传遍全国;1971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科教片《治山造林保水土》真实记录了小高陵人民战天斗地的奇迹,其中的主题曲《小高陵人民多奇志》传遍青海各地,激励着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家园。近年来,为让小高陵精神在新时代激励更多的高原儿女不断奋进,在小高陵精神的诞生地利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别展示了中央指示、青海精神、西宁精神、湟源小高陵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和小高陵历史实物,用详实的史料客观的反映小高陵精神的传承脉络。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广泛宣传红色旅游路线的新成果、新亮点,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扩大宣传推广,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不断增强红色游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书写实景课堂文章,用活“红色资源”。为构筑红色宣讲阵地,提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使参训学员接受到更加现实、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教学服务,2021年,沿灌溉渠投资整修小高陵农业及生态观光线路,设置标志标线,形成一条长达4.7公里的景观长廊。并在“层层梯田连九霄”的田间地头,开辟一条长达3.3公里的徒步线路,使体验活动更接地气。同时,依托党校和基地建设,高扬红色教育旗帜,先后历时3年,开辟涉及党的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小高陵精神等7个领域的西路红军纪念馆、新青海精神、小高陵精神传承馆等现场教学实践基地14处,总占地面积达到57000平方米,有力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框架。及时将红色实境教学纳入和平乡新发展党员培训、青年干部培训、领导班子研学等培训必修课程,引导他们感悟先烈英勇事迹,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各基层党组织纷纷围绕红色游线,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学习,积极打卡红色地标,组织入党宣誓、主题党日、行走党课等活动,赓续伟大精神,砥砺奋进初心。

启示

  (一)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后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小高陵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记忆,让红色种子根植党员内心,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的思想伟力,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的滋养和前进的力量。

  (二)创新传播方式,优化讲解模式。更新教学模式,创新传播方式,以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讲解形式把红色故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讲出来。邀请身边党员讲党课,请老党员讲初心、优秀党员讲奉献,全国劳动模范讲经历,让身边的人现身说法,筑牢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互联网时代下,党员教育工作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堂加基地、课程与艺术相结合,不断实现培训内容、形式、途径的变化和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才会有生机有作为,才能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提高新水平。

  (三)强化学用结合,提升教育质效。用好“红色资源”,突出实践导向。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通过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学习,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结合课堂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实景教学等多元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教学将红色文化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进一步筑牢党员思想根基,将爱党爱国热情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行动自觉,具有较强的现实引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