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新时代幸福中区教育人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18-09-10 浏览量: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18年以来,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一优两高”精神及“两个绝对”具体化要求,紧紧围绕“聚焦内涵发展、精准人才培养、提高幸福指数、提升办学品质品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办学思想,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深挖内涵与社会资源,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发展、人才兴教、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着力构建区域现代教育体系,以育人为本,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奏出人才发展与教育事业内涵发展同频共振的幸福教育之华美乐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政治功能和政治标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把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基层党建的具体实践中。全区教育系统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红烛先锋341”党建品牌为引领,扎实开展“相约年初话党建”重温七一讲话等各类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增强党的组织活力,将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师生及群众关切。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紧密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通过集中培训、习近平新时代讲习所、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五个坚持”要求、“新青海精神”“一优两高”“两个绝对”具体化要求深入人心。在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进程中,区教育局邀请市区两级督导组赴各校党支部开展“两个绝对”具体化工作培训,党组班子成员与普通党员教师结对,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书记点等方式,集体会诊从严把关,确保了践行标准实际可行、落实到位。指导并建立了“新时代讲习所”23个,探索形成“理论讲习+业务讲习”“固定讲习+流动讲习”“线上讲习+线下讲习”新模式,举办了“城中区教育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在延安举办了“城中区教育系统坚定理想信念红烛先锋学习班”,实现有针对性、常态化、全方位的“讲习所”阵地作用的发挥。为了强化“督”的实效,局党组成立了3个督导组深入22个学校进行全面督导,加大评议、整改力度,将整体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打牢党建联盟建设根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忠实践行“两个绝对”要求,将全区21所学校及部分民办幼儿园全部纳入党建联盟,形成并完善“1+6+N”党建联盟体系(即“1”个以教育局党组为统领的大联盟,6个教育区域联盟、N个基层学校党组织),加强联盟内的优质校与薄弱校结对共建,探索形成组织联建、党员联管、人才共育新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地改变了中区教育政治及文化生态。
【弘扬优良师德师风】为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区教育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每学期的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且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了教师综合考评指标,区属各校(院)建立师德记录档案,完善师德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教师行为习惯养成。加强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营造了风清气正育人环境。强化师德考评,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成立“师德教育讲师团”,围绕“爱岗敬业”开展主题讲座活动和交流研讨,进一步传递职业好声音,凝聚教育正能量。开展师德标兵评选,以教师表彰为导向,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
【强化作风建设】以“提高学习力上强化担当、提高执行力上强化担当、提高创新力上强化担当”为己任,时刻提醒干部职工不敢逾纪半米、不能越规半步,加强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坚持以监督执纪为重点,抓早抓小,把谈话提醒、约谈、通报批评作为重要手段,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管,进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区属各校(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红烛先锋341,构架党群连心桥”党建品牌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建案例,并于去年11月在全国党建思政经验交流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完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结合工作格局。每学期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并将中华传统文化及生态教育寓意其间;组织开展“争做新雷锋,奉献新时代”主题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青海高原好少年”“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依托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广泛开展“四爱三有优秀童谣”征集及朗诵展示等活动;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及鼓号队培训研讨活动,提升了其能力与水平。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 强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抓三级培训,增强造血能力】进一步加大全省培训资源整合力度,组建城中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团队,提升教师培训质量。沿着“培心——培养高尚的师德;培做——培养全面的教学技能;培思——提升科研能力”的培训新思路,充分发挥六州民族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基地的机制作用,依托国培项目,借力“互联网+”,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幼儿园新岗及专业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培训从“任务链”走向了 “生态圈”,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新岗及专业教师职业道德及专业技能水平。遴选全区骨干教师开设“教师大讲堂”,实现教学经验共享。
【抓“两支队伍”,厚植发展潜力】以《当代教育家》杂志社、上海赫德双语实验学校为依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人才的培训教育,并做好做实专家项目,密切与专家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专家做客城中区的长效机制,为中区教育事业内涵发展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推动专家引领、柔性引才、引培并举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推动中区教育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引才汇智之路。以片区为单位,分别以北大街小学、七一路小学、阳光小学为依托,着力强化校本建设与教学研讨,积极落实以实践为导向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全面开展新课程、教育科研、教学基本功等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通过无任用竞争选拔储备一批;组织推荐考察任用一批,着力提升全区教育管理团队水平和能力。2018年上半年,深入推进了第二批“卓越校长锻造”、首批“中层干部拔节”教师培养工程,开展了“校长有约”“主任有约”“校长读书会”等活动,有效提升校长和中层领导管理、协调、统筹能力。
【引培结合,迸发创新活力】结合与青海师大签订的“共建教育发展改革先行试验区”协议,部分优秀校长、名师、骨干教师被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高校聘请为讲师团成员。依托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的3名高端人才,成立曹君名校长青海工作站、张宏伟全景式教学青海工作站等5个学科工作站,在全国和省级名师带领下培养核心骨干教师50余名。加大打造“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让每个培养工程中的核心成员边学边带徒,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引领中区更多教师向名师和专家型教师发展。建立8个学前教师培训实践基地,选派14名民办幼儿园园长赴名校培训,派出27名幼师参加户外教学展示观摩学习。
【筑牢团队,塑造工程基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教育共同愿景建构,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人才团队。为了教师的成长需要,进一步扩大、整合、优化教师社团。目前,城中区共有39个教师社团,区教育局为各个社团聘请省内知名专家、有特长的教师担任社团首席指导和配备活动器材。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了合唱、器乐、书法、国画四个精品社团。每周一次的丰富多彩的教师社团活动,已经成为中区提高教师幸福指数、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
深化教师管理改革 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大力推进教育发展改革先行试验区。遴选2名校长担任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21名校长及骨干教师被聘为师大客座教师,聘请师大3名教授、3名博士为区第二批“卓越校长锻造工程”导师。师大选派40名本科生到中区21所学校开展顶岗支教。
●深入推进“个、十、百、千”教师培养工程。启动“中层干部拔节工程”和“墩苗工程”,做好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完成110余人次近五年新入职教师新岗、50名种子教师、近100名英语学科教师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六州民族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基地作用,利用“假日人才”模式邀请台湾、萧山、成都的教育专家对全区音乐、美术、科学等300余名学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构建集团化办学新格局。积极落实全市集团化办学工作,十一中、八中、一中三大教育集团以“四互四共”为模式,以“从辐射推广走向合成再造、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从公共管理走向公共治理”为思路,积极探索城乡学校在学校管理、办学质量、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均衡发展的路径,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逐步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2018年以来,三大教育集团共开展24次教育教学及党建联盟活动,扎实开展期末测试检测及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小学语文观摩及“全景式数学教育”“读写教室”及师资队伍培训等系列活动。
●进一步加大资源共享力度。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育人目标,区教育局还持续“名校”带动工程,在城乡学校中开展“创新引领、聚焦课堂”微型课堂展示、“手拉手、传友谊、同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标导航—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捆绑发展、同课异构听评课等活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研共进的目的。
●稳步推进“阅读地平线计划”。为了让儿童阅读走得更远,区教育局充分依托“阅读地平线计划”,充分发挥“城中区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作用,纵深推进儿童文学阅读课程培训常态化深入化,及儿童阅读课程资源共享化。区属各校(院)各校积极开展师生共读、同伴共读、亲子共读等活动,激发读书兴趣,打造书香校园。通过开齐开好书法课程、学生社团等途径,促进学生汉字、数字、英文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写好字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积极开展教师粉笔字、硬笔(或软笔)书写过关活动,促使广大教师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书写习惯。现如今,“阅读地平线计划”“打造书香校园”等举措,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助力,更为中区教育内涵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补齐农村学前教育人才“短板”。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机关幼儿园、西宁市第一幼儿园、城中区保育院等优质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组织搭建“一对一精准扶贫”平台,大力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技巧。2018年上半年,设立城中区教师培训中心、青海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青海省委机关幼儿园、西宁市第一幼儿园等8个单位(机构)为城中区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实践基地,按植根本土、统筹安排、分层推进的发展思路,强引领、优体系、补缺板和促师资。
提升地位待遇保障 强化社会共同参与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注重完善激励机制,促师重教,充分调动教师队伍活力。健全《城中区教育系统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补助。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加快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步伐。完善了教师权益保障体系,以“人才优先”为发展观,打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攻坚战,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采用赠书、疗养、培训、荣誉、宣传及政治激励等多种手段鼓励教师不断进步。2018年教师节期间,共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及各类优秀人才,传递了正能量,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今后,城中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五个坚持”要求、“新青海精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及“两个绝对”具体化要求深入人心,充分依托城中区独特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充分发挥“教育发展智囊团”的才智优势,建立高端人才储备库,实施紧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积极探索本土教育人才梯队培养机制,进而促进人才工作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中区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