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防止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课题组编著

来源:延安精神库    日期:2020-12-11    浏览量: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保持血肉联系,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克服淡化党的宗旨的观念和脱离群众的现象,防止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需要从几个方面端正认识,克服错误倾向。

  首先,必须认清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仅仅是一个作风问题,更是一个立场问题。长期以来,许多党员干部把是否坚持为人民服务、同人民群众保持什么样的关系,看做是党的作风问题,这固然不错。但是,党之所以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同他们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则是基于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的体现。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就再次为我们端正认识提供了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一句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远大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这种性质决定了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密切联系他们,为实现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不屈不挠地进行奋斗,成为必然的要求。党成立以来的80多年间,党什么时候坚持这样做,即使是在力量比较弱小之时,党也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革命事业就能前进;什么时候脱离群众,就必然挫伤、打击群众积极性,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特别是党掌握全国政权以后,如果忘记甚至丢掉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正确关系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不可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甚至会滥用权力搞腐败,结果必然脱离群众,损害他们的利益,失去他们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丧失政权。苏东剧变已为我们提供了血的教训。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就告诉我们,在认识、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立场是根本的,立场决定作风,只有立场正确、立场坚定,才会有好的作风,如果立场发生动摇,作风上必然出问题;作风又是立场的反映,作风上出现问题,应从立场上找原因,否则只能就事论事,犹如隔靴搔痒,无法从根本上纠正不正之风。所以,只有在党员、干部的思想上牢固树立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中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或三分之二心、三分之二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解决密切联系群众而不是脱离群众的问题,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优势,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其次,克服嫌贫爱富思想,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特别是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这就告诉我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广大党员、干部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及其效果如何的标准。因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都要从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出发。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特别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总之,要把工作紧紧围绕实现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去做、去落实,使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不断得到保障和满足,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并鼓起为实现长远利益而奋斗的信心。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把实现工人、农民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要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因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他们一个是党的阶级基础,一个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共同构成了党执政的根基,又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如果他们的利益没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何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全国下岗失业、农村尚未脱贫、徘徊在温饱线上下、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以上亿计,仅国有企业下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有一千多万,许多人、许多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甚至出现了因经济困难而自杀的现象。处在困难之中的人,绝大多数是工人、农民,是党长期依靠的力量。如果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不首先联系他们,他们的困难不能得到及时、较快、有效地解决,那他们对改革开放的目的就难以认同,发展下去就会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总之,不首先切实把工农大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们就会产生党究竟代表谁的疑问。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站稳立场,坚决杜绝在某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嫌贫爱富、傍大款甚至为其所左右的现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深厚的感情,落实好党中央已有的和正在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样,就会使受到削弱的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恢复和加强,党就能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再次,坚持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惩治腐败。在当前来说,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造成巨大损害的要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了。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告诫全党,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并不断加大治理的力度,但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危害着党群关系。如官僚主义歪风,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延缓群众问题的解决和利益的实现;形式主义歪风,劳民伤财,掩盖问题的存在;弄虚作假的歪风,坑害群众,损害党的形象;特别是腐败之风屡禁不止,并向新的领域扩展,腐败花样不断翻新,高级领导干部出问题也不鲜见,发展蔓延之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扼制,成为人民群众对党最为不满的问题。因此,要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坚持不懈地而不是抓一阵放一阵地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排除干扰和阻力,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相信、依靠群众去反腐败,不断以新的成果缓解人民群众的不满,真正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最后,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的理想、宗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素质,真正从世界观上解决问题。应当明确,党的宗旨淡化也好,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削弱也好,问题不是出自群众,而是出在党员干部身上,他们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信念坚定、宗旨观念强、对延安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深有体会的老同志越来越少,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干部也多退出了岗位。而担任现职的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又不认真学习,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知之甚少。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根本没有树立起来,当然也就谈不上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党的历史经验证明,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索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克服脱离群众等错误倾向,抵制剥削阶级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侵蚀,正确对待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根本之途。因此,要认真抓好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和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党的力量之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离开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充分认识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决不能用来谋私利、搞腐败,否则人民就会把权力收回去;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不承认扶弱济贫,价值规律不承认无私奉献而有利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滋长蔓延的消极作用,自觉抵制其影响,决不能把市场经济原则引入到党群、干群关系中去;充分认识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腐败之风给党群、干群关系带来的危害,自觉与之划清界限并进行坚决斗争。只有在这些问题上树立起正确观点,并在头脑中扎根,才可能在行动中正确对待群众,解决党群、干群关系中的问题。一句话,真正坚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防止最大危险。


  论延安精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课题组编著;有林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