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艺术学院
《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纂
来源:延安精神库 日期:2020-12-15 浏览量:
在延安城附近延水右翼的山隈里,半山上摆开几排错落的窑洞,山脚下躺着几幢新搭的茅屋,这便是『鲁迅艺术学院』了。每当晨光熹微或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一带总是洋溢着雄壮的或清脆的歌声;也常常可以看见二三青年男女,坐了一只矮脚橙,抱着画板,让手中的画笔谨慎地在画板上旅行。
平均每二三周便可以得到这么一个消息:『今晚大礼堂有「艺术学院」演出的晚会。』得到票的人总是眉笑眼开,从心里欢喜。
摄影展览会,绘画展览会,外国绘画名作展览会,这几乎是在每次休假日都会碰到的,成群的学生、公务员、士兵在展览会里进出。这展览会中的作品,会后还常常在各机关、部队、学校的休息室或『救亡室』里被热烈地谈论着。
总之『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学校,他集中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工作者,为了抗战建国在艰苦地工作着,大胆地做着艺术上各种*的尝试。
一,小史
八路军老早就认识了而且实行了以艺术作为部队中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在各连队『救亡室』的墙报上,都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诗歌漫画;在他们的晚会上可以听到各种的歌声小调,看到各种新旧形式的戏剧。艺术工作者在部队中总是为人家所喜欢的人物。他们是把艺术作为一种武器,艺术工作者和战士一样老老实实地在部队中生活着,战斗着,工作着。『鲁迅艺术学院』是完全继承了这种主张与作风。
一九三八年的『一·二八』纪念日由『抗大』演出四幕话剧『血祭上海』,得到相当的成功,一连演了十天,博得热烈的欢迎。从此各方面都迫切地感到集中艺术工作者的力量的必要。特别是在全面抗战的今天,艺术教育应当而且必须负起广泛地深刻地宣传动员的任务。经毛泽东、洛甫、成仿吾与一些艺术工作者会商的结果,决定成立艺术学院。他们选了『鲁迅艺术学院』这个名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文豪与艺术导师鲁迅先生,也是说要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跡前进。
同年三月初旬,从各机关学校调集干部,招考学员,四月十日正式宣告成立。
起初只有六七个教职员,五十几个学生,分戏剧、音乐、美术三系,他们没有课堂,没有充分的参考书,在戏剧绘画上,许多应有的设备都不完全。但他们师生艰苦地工作着,学习着,他们承继了八路军无坚不摧的作风,刚成立一个月,他们第一次的公演与展览便获得惊人的成绩。这时正是风陵渡失守、敌人炮击潼关、且图谋进攻陕北的时候,在这紧张的局面下,他们检阅了自己的队伍。他们的成绩,给了各界很大的兴奋;各界的鼓励,也使得他们更加兴奋了。
这群年青的艺术工作者,会以卓异的戏剧、绘画、音乐的成绩,迎接了『五一』,『五卅』,『七一』,『七七』这些惨痛的以及伟大的日子。
第一届第一学期於七月底结束(每届九月,每期三月),八月初旬招收了第二届新生。第一届的学生组织了实验剧团和木刻研究班,在实习中作更深的研究。同时校内增设文学系。学生增至二百余人。现在这个局面还远不能满足爱好艺术的青年的要求,经常接到各地青年的来信请求入学。但因为限於经费和设备,对这些青年只好割爱;同时因为该院各系的课程都不是从开步走学起,是以虽无一定资格的限制,实际上却只能收纳在艺术上有相当基础的学生。
也许现在还不能说这个学校是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学校,但至少可以说这是崛起在西北的一支新的有力的艺术界生力军。
二,现况
(附行政组织系统图见插页)
学院设有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各系;课程分必修、专修、选修三大类;社会科学,中国问题,艺术论,哲学,是各系学生都必修的课程;日文、俄文等,则各系学生均可自由选修;此外各系均有一定之本系专修课程,但各系学生在不妨害必修及专修课程条件下,也可斟酌选修他系课程。
学校的基本目标是培养抗战建国的艺术人才。站在进步的社会科学的观点研究艺术理论,创造中国的新艺术,同时不放弃对中国过去艺术的探讨,并吸收旧艺术的优秀传统。他们的教授及学习法是理论与实习并重,讨论与讲授并行;学习时间共九个月,前后三个月在校学习,中间三个月则完全离校实习。这是一个独特的教学制度。
八月一号由戏剧系学生组成的『实验剧团』,便是一个实习团体。三个月实习期满,倘客观环境需要迫切,也许他们立刻开到前方去。这个实验剧团虽然在行政关系上是受『艺术学院』的直接领导,却已经有了比较独立性的组织。他们设有特殊讲座,实际上大部份时间是拿编排戏剧,检讨公演成绩。编剧、导演、总务、组织,以及剧团主任都是专员分别担任。剩余时间便开会讨论时事,学习政治和在校时一样紧张地工作着,学习着。
三,创造与尝试
『艺术学院』全体师生——这一群年青的艺术家,他们高瞻远瞩,为了创造新中国的新艺术,他们谦虚地研究着古今中外庙堂之上或者是贩夫走卒之间的各种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同时也大胆地做着各种新的创造与尝试。
他们过去演出的话剧,歌剧,最有名的如『大丹河』,『流寇队长』,『农村曲』(歌剧),『一心堂』,『打虎沟』,还有用独特的象征手法写的『希特勒之梦』;以上诸剧,在延安曾轰动一时,其剧本之编制,舞台之装置,演员的技术,在全国也应当算是优秀的。此其原因虽由於该院教员学员中不乏全国艺术界知名之士,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全体师生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是由於新的艺术理论与作风,使他们的创作获得新的内容新的生命。
『活人影戏』,是该院的新创作,只出演过两次,电影似地在布幕上映出幕内人的动作,像一部活动的连环画册。设备极简单而感染力大,是很宜於农村的宣传剧。
『活报剧』是八路军旧有的戏剧形式,该院曾尝试过几次。用立体的舞台画面象征一个沉重伟大的时代。是一种短小精悍富於鼓动性的艺术形式。
此外,他们尝试着旧形式新内容的京剧。第一次演出了改作的『打鱼杀家』,另名『松花江』;第二次演出完全创作的京剧『松林恨』。在编剧手法及演出技术上都可比之普通的北京剧而无愧色(自然在唱作的工夫上像梅兰芳那样名角在这里还产生不出来)。编演旧形式新内容的京戏正是『艺术学院』、『民众剧团』、『烽火剧团』、『抗战剧团』和以前『西北战地服务团』最感兴味的问题之一。这不只是为了宣传的方便勉强以旧瓶盛新酒,而且包含着一个重要的艺术理论问题。
音乐方面,他们时常演出中西各种乐器的合奏,独奏,或者是大合唱与独唱。在延安知识份子和某些军政干部他们最欣赏『艺院』的四部合唱与几位女学员的欧美风的独唱;许多战士和民众则特别喜欢『艺术学院』编的各种小调歌曲,他们用莲花落、打花鼓、陕北小调编成各种各样的抗敌歌曲,现在不只在『艺术学院』的晚会上可以听见,每个小调出来之后,便不胚而走地挂在『自卫军』、『少先队』以及许多妇女和儿童的口边了。
美术系布置过几次木刻绘画摄影的展览会,一次展览会在延安这个人口并不很多的城市却可延续一个礼拜以上,每天都拥挤着学生、公务员、战士和民众。熟习中国美术界情形的人都感到他们的作品有一种新鲜风味。
总之,该院许多新的创造与尝试,大体上是成功了的。他们的作品,有如次的特点:首先使你感觉在一般内容上都相当丰富,其次是健康泼辣的新作风,没有颓废悲观,更没有下流淫秽;第三是政治上的宣传鼓动与艺术上的优美感染,得到圆满的统一。这都是由於正确的艺术理论的把握,艺术与实践生活结合的结果。虽则在更进一步地和现实相结合这点上,他们自己还觉得不够。
但另一方面,应当指出这个学校成立迄今还不到一年,从岁月上说还嫌太幼稚,特别是物质条件的困难,妨害了它更迅速地壮大发展。作为这个伟大的时代的『灵魂』,还十分不够,它还没培养出多少卓绝的艺术家,也没有产出几多划时代的作品。这还有待於该院师生的更大的努力。可是他们已经高擎着时代的火炬,踏看鲁迅先生的足迹前进!
陕甘宁边区实录/《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纂.—影印本.—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