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屯田政策,开垦南泥湾

郭必选,杨延虎,任学岭

来源:延安精神库    日期:2020-12-16    浏览量:

  (一)执行屯田政策,首先抓干部的思想问题

  三五九旅团以上的干部1942年参加了西北局党的高干会,认识了边区生产与教育的两大任务。而生产与教育的两大任务,是以生产第一,而生产尤以农业生产第一,从思想上了解过去坚决执行朱总司令的屯田政策——南泥湾政策是正确的。经过高干会,对于三五九旅执行南泥湾政策的奖励,全体干部感到非常光荣、非常兴奋,一致地认为要很好地执行朱总司令的屯田政策,多种土地,多打粮食,达到部队丰衣足食,减轻人民负担,帮助边区经济发展,实际地拥政爱民,巩固边区,援助前方,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这个总的生产思想虽然是一致的,可是有些问题在思想上还有不同的见解,什么问题呢?

  王震提出两个月生产,争取八个月教育、生产与军训时间(还有两个月做好休息,以及临时事件耽搁的时间),他的根据是,每人种地10亩,开地:每人每天5分,需工20天。播种每人每天2亩,需工5天。锄草:第一次每人每天5分,第二次每人每天2亩,第三次每人每天3亩,共需工28天。秋收:每人每天2亩,需工5天。总计不超过二个月。并做到下面三个条件,保证两个月完成生产:一、开地时,每人要有一把镢头;锄草时,每人要有一把锄头。二、每个单位配好8头牛(牛缺乏时则以毛驴、马等代替),4犋犁,每犋犁一人,每天犁地3亩,可减少生产时间。三、每个单位只留3个伙夫,每个连以120人计,则每人负担作40人的饭,其余的抽出来,再挑选愿意长期生产的战士,组成一个经常生产的农业生产班,要有10人到14人,整个部队教育时,他们还是生产,进行种菜(因为每人种地10亩,菜地除外),打场(打场时间没有计算在两个月中间),以及完成整个部队开地种粮锄草的残余任务,免得妨碍整个部队的时间。王旅长提出这个计划,是经过调查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所以是正确的。可是有些同志认为必须四五个月,而两个月完成生产计划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根据是:调查1942年生产搞了四五个月时间,因为部队不如老百姓。王旅长反驳了这种意见,部队生产,由于领导组织不好,拖延了时间,浪费了时间,不是真正要四五个月的。我们部队同志个个身强力壮,红光满面,比老百姓更有组织和纪律,为什么搞不过老百姓呢?如果这样还能战胜敌人吗?这就造成部队以战斗的精神来抓紧时间,完成生产任务,实际地回答了贺司令员“生产的任务,就是战斗的任务”的号召。经过这次开荒的实践,使大家完全了解,两个月完成生产任务是完全可能的。

  有个别的同志认为每人十亩太多了,恐怕费力大,收成小,有一种求精不求多,求质不求量的思想,也受到王旅长的指斥。当然种地要种得好,做到成绩大,同时也要种得多,使成绩更大。有的单位拟定生产计划时,要求向上级减少种地亩数,王旅长在一次会议上说:“谁要求减少,就给谁增加。”减少的要求停止了。他们迁就个别落后分子对于生产害怕的情绪(其实自己也有这种情绪),顾虑部队完成不了任务,这是错误的。因为战士都是劳动阶级出身,向来过惯了劳动的生活,而且现在我们进行的生产是一种新的劳动,是没有地主资本家剥削关系的劳动,是为了抗战,为了革命的劳动,虽然是艰苦的,却是光荣的,兴奋的。再则,我们的部队经过了艰苦斗争的锻炼,任何艰苦的任务都能完成,生产任务为什么不能完成呢?老百姓每个人种几十垧地,我们每个人种十亩地还不能完成吗?实际上我们战士对于生产并没有什么害怕的,并没有感到什么不能完成的,经过思想上的争论后,有许多部队自动地增加了开荒数目,尤其是现在开荒已经完成而战士毫无倦意,只要提出增加种地的号召,没有不热烈愉快的响应的。

  还有个别的同志认为执行生产任务妨碍部队的巩固,他们没有了解恰恰相反,在目前情况下,只有执行生产的任务,改善部队的生活,才能巩固部队。毛主席说过“动手动脚生产这是我们的出路,事实上只要哪个部队生产得好,生活改善了,哪个部队就最能巩固。”

  再有个别的同志认为:农业生产解决不了问题,还想把生产寄托在商业上面去,这些部队高干会的生产思想加以克服了。

  如果没有去年高干会的成功,没有高干会生产思想的指导,克服这些与高干会精神不同的思想,就不能设想部队生产情绪如此高涨,开荒计划能如此超过,先有高干会的胜利,才有三五九旅开荒的胜利。

  (二)干部以身作则,组织和领导劳动

  三五九旅的口号是“全体参加生产,不让一个站在生产战线之外”,“干部以身作则,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上自旅长,下至伙夫马夫一律参加生产”。为了实现上述口号,进行严密的劳动组织。

  机关——司令、政治、供给、卫生等机关,旅司令部旅长、副旅长、参谋长及秘书、警卫员编一小组,其余以科为单位编成小组,只留两位女同志守机关,代替值班参谋与收发工作。旅政治部以科为单位,编成小组,主任编入组织科去,同样只留两位女同志守机关,办理日常工作。旅供给部没有划分小组,旅卫生部工作人员编在一个单位,杂务人员编在一个单位。团司令部差不多是几个团的干部和警卫员编在一个小组,参谋文书一个小组,副官处一个小组,电台一个小组,摇电班一个小组,司号员、理发员一个小组,马伙挑夫一个小组,团政治处队股为单位建立小组,团供给处没有编小组,团卫生队队长、指导员、医生、司药一个小组,看护班以班为单位编为小组,担架员编一小组,伙夫挑夫一个小组,所有机关人员,不管什么干部都编入生产组织,参加生产,全体机关人员整齐地参加生产,这是过去几年来所没有的。

  连队只留三个伙夫做饭,一个伙夫喂猪,并帮助伙夫工作,一二个临时兵员,看管营房,其余一律按班排建制,也有以班为单位,有的连干部单独编一小组,有的则编入班排去,我们现在研究一下哪一种组织形式最好。一线上去,一线下来,一则浪费时间,二则看不出谁好谁坏,可以鱼目混珠,不能提高生产积极性,如果大家站在一条线上,从右挖到左,再从左到右,一个跟着一个,左右走动,开荒速度增强,因为这样谁也不能愉懒,而且不会挖到山上又下山来浪费时间,前一种办法不好,后一种办法可以采用,不过不能一整天使用,至多只能半天,有的体力弱的同志不适合参加这样强烈的集体劳动。

  以排为单位在一起挖地,全连分开,以排单位挖比全连混在一起挖好一些,因为可以看出各排的好坏,刺激了各排生产的积极性,但不能分出各班的好坏,不能更好地推动全班的积极性的提高。

  以班为单位在一起挖地,全体分成三排,每排分成三班,便利发展班与班的比赛,看出班与班的强弱,创造出劳动英雄,提高生产积极性,鼓励个人改进挖地方法,增加挖地记录。

  连队干部单独编成小组,妨碍了在挖地中对于班排的领导,排的领导最好是编入各班去,如以排为单位挖地,则连长到一个排,指导员到一个排,副连长、副指导员到一个排,以班为单位挖地,则把连排干部都配备到需要加强领导的几个班去,生产也和战斗一样,需要干部的指挥,这对于提高生产情绪,挖地挖得快、挖得好,有极大的关系。

  劳动英雄组,开始没有这种组织,是在挖地中创造出来的,因为在挖地中发现了许多超过一般战士的劳动英雄,他们比别人挖得更多,他们更勤劳,王旅长号召他们每人每天挖地1亩以上(生荒),自愿种地30亩,于是就有大批的战士热烈的响应,每个连都有几十个人报名,但因顾及战士的体力,每个连只选择10个到12个,编为劳动英雄组,这样劳动英雄组起了推动全连积极生产的作用。因为劳动英雄组挖地挖得多,是个榜样,别的战士挖得太少了,相形之下,便不好意思。

  劳动突击组,有两种:一种是积极报名参加劳动英雄组落选的战士,他们很不服气,要和劳动英雄比赛。因此把他们组织成劳动突击组,提出要和劳动英雄组看齐,做到和劳动英雄组一样。一种是没有劳动英雄组的部分,号召特别体强力壮,挖地最多的组织劳动突击组,哪里的地方不好挖,哪里的班排落后了,就调他们到哪里去,这种组织,影响生产情绪很大。

  除在开荒中创造了劳动英雄组,劳动突击组外,还创造了劳动甲组、乙组和丙组,挖一亩地以上的参加甲组;挖八九分地的,参加乙组;差的编为丙组。它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分出了什么人挖得多,可以提高生产情绪。一方面对挖地的本人是个鼓励,一方面对挖地其他人是个推动。二是很好号召丙组向乙组看齐,乙组向甲组看齐,号召不是空喊,是个具体目标。

  农作小组——有的叫做生产小组,每个伙食单位一组,8人到14人,伙夫除只留3个外,一律动员参加农作小组(农作小组又分两组)再则选择年纪大身体强,有农业生产经验,生产兴趣很高的战士,首先找他谈话,得到他的同意,然后编入农作小组,农作小组又分两组,一组种菜,一组种粮,他们长年生产,开荒中种菜组种菜,种粮组用牛耕地,牛不够则参加班排开地,生活上给他优待,每月可以多吃一斤肉,一年分几期给他毛巾、肥皂、鞋子等奖励,有了这种长年生产的农作小组,可以节省整个部队的生产时间,增加整个部队的教育时间。

  各团组织了生产委员会,有的9人,有的13人,团长或政委为主任,下设两个组,一个调查研究技术指导组,选择、测量、划分土地,收集种地经验,指导耕作方法等。一个是统计通讯组,统计生产各种数目,传播生产经验。团生产委员会布置检查总结开荒工作都开了会,各营连生产委员会,都是5人组成,管生产营副为主任,各连副为委员。连队以连长或副连长为主任,各排干部参加为委员,开荒时开会讨论上级指示,起了一种集体领导生产的作用。

  过去生产的时候,干部半天学习,各连队上午由一个干部(连排干部)带去生产,其余的干部在家学习,下午才全体参加生产。这一方面减弱了生产中干部的领导,影响战士生产情绪,一方面也是干部生产与学习两者兼顾不来,因为生产的时候,干部学习是不能安心的。当年决定所有干部在生产时集中生产,学习时候,集中力量学习。在开荒的时候,战士看到或听到“营长、团长、旅长都在生产,手也打了泡,为什么我不生产”。干部一方面亲身参加去挖地,一面注意整个生产中的领导,这是生产开荒成绩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有个别单位的干部,为了以身作则,做模范,完成自己挖地数目,只注意个人埋头苦干,忽略了整个生产的领导,这也是必须纠正的。

  生产中企图利用时间进行政治文化课,也是不适宜的。当年决定生产的时候,只进行报告时事,奖励生产模范,反对不良倾向,不上政治文化课。战士说:“去年生产也没生产好,学习也没学习好,今年好了,生产时,好好生产,学习时,好好学习。”发扬生产中的娱乐工作,如生产中唱歌、讲笑话,是并无好处,埋头苦干的劳动英雄,连吃烟喝水的时间都顾不上,因此娱乐工作应在收工之后领导进行,必须以提高战士生产情绪,增加生产效率为原则。

  部队驻地——虽然土地很多,可是有的土地离得很远,有二三十里远——往返走路费时很多,开地的时候,十里路之外,都把部队开到那里去驻,节省了很多时间。

  开荒部队每天天亮吃早饭上山,天黑回家吃晚饭,中饭送到山上吃。上午休息一次,约十分分钟,中午休息一次,三四十分钟(吃中饭时间在内),下午休息一次,约10分钟,由连长吹号统一休息。吹号一起动工,每天工作平均10小时,建立了很严的劳动纪律,在没有吹休息号以前,没有单独零乱休息的现象,战士说:“在作战时,我们有战场纪律,生产的时候要劳动纪律。”遵守劳动纪律的现象是很好的。

  土地、种籽、肥料的准备

  土地。1943年第一次计划种地39000亩,

  第二次修改计划种地5万多亩,现在开荒中又增长到7万多亩。这些土地,除了1942年我们种了的1万多亩外(内有一些43年不能种了),以及地方租让我们几千亩地外,都是当年新找的荒地,数目达5万以上,找荒地是通过调查研究的,现在找的地:(一)主要是阳坡地,没有阳坡地,才找少数阴坡地。阳坡地,阳光充足粮食长得好,成熟得较早,此地早霜。阴坡地,粮食成熟较晚,易遭霜死,但可种洋芋。虽不及阳坡地,洋芋皮薄好吃,但皮厚利于久藏不烂。(二)尽量找老荒地,都是荒了二十年以上的甚至百年的。二荒地一律没有采用。过去某团在临镇给我们的熟地一律停止种了。因为这些熟地种的年数多了,庄稼不会长得很好。老百姓都说,我们今年开的都是好荒地。(三)这里的地有好多种,狼牙刺地,小树枝地,老蒿子地、二蒿地、猫儿草地、胡子草地、红草地、白草地……。我们多找前四种地,这几种地地面发黑松弛,好挖,肥沃,庄稼长得好,没有前四种地才找其他次一些的地。除了选择土地之外,还注意调查什么地适宜种什么东西,川地种菜,种包谷、种麻子、山上种谷子、糜子、洋芋。热迟冷早的地区,选种耐旱早熟的谷物。登记了熟地上年种什么东西,下年要另种别的东西,没有开荒以前划分了各部分的土地,实行了土地的逐步测量,有的以步子测量按240复步长,100复步宽为1亩。有的以绳子测量,绳子上分出米达,按640平方米达为l亩。

  种子:自己去年生产留了一部分,极大部分都要向群众购买。一方面各团供给处派专人到富县、固临、延长、延安去,经过政府帮助购买,发给各单位。一方面由各单位自己派人,向群众找好籽种,经过群众同意购买,由团供给处负责出钱,大体上种子、谷籽70%,糜子20%,包谷10%,菜的种子由各单位自己解决,开荒前就把种子准备好了。

  肥料:各团干部还在延安开高干会的时候,听到提出生产学习两大任务后,就写信给部队注意收集肥料,发动大家在游戏时候收集肥料,提出每人拾肥20担的口号,于是战士每天游戏时都是热烈地拾粪。各单位积起了高高的肥堆。有的部分组织了拾粪组,五六个人到七八个人一组,各组分散在方圆20几里的地方拾粪,有的团收集肥料,达到27556担。有的营将近7000担,这些肥料,包括人、牛、马、猪、羊等粪,并有一部分灰粪。

  农具耕牛的解决

  在部队中提出今年的生产任务之后,战士们一致地提出两个问题:一,每人要有一件工具,生产期间增加食粮,什么生产任务也能完成,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王震提出每人要一把镢头,一把锄头,每个单位要有4犋犁,8头牛,并要供给机关负绝对的责任,改变两个人共一把镢头的现象,并不准借老百姓的镢头,借了老百姓的镢头一律送回,各团都以紧张的精神来完成农具、耕牛的准备。

  镢头做到每人一把,有的团还超过了几百把,解决的办法:主要是由旅团供给部门到延安、延长、瓦窑堡、甘谷驿,富县和托人到宜川、山地等地去买,其次旅团修械所、铁工厂,日夜不停地自己制打镢头,优待铁工,提高生产积极性,按期地完成镢头的标备。现在每个人又准备了一把锄头。

  粪筐扁担:七团、八团做到每人一担,旅直和其他团没有做到,因为他们熟地不多,肥料不多,不需要每人一担。粪筐都是由战士到山野割取柳条榆条编成。会编的一天可编五个,慢的一天可编一担(除割条时间在外),三四天内全部完成了。

  犁,只有一个团每个单位做到四犋,其余的团,每个单位有三犋的,二犋的,甚少也有一犋的,都是自己的木工制造的。

  耕牛,配备了一犋犁两头牛,有的单位是以自己的毛驴、马代替牛的,耕牛差不多是今年买的。

  耙,每排一个,由排负责准备。

  磨子,每连两个,由连选出会制造的同志制造。

  农具耕牛等准备好了,在开荒的前两天,举行了营或团为单位举行大检查,战士们荷着镢头,挑着粪筐,起着耕牛,背着犁耙、磨子……集合一起,那是多么庄严伟大的劳动军队的阵容啊!

  (三)解决生产中的生活问题

  解决了农具,只是回答了战士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吃饭,战士不怕生产,就怕饭不够吃。上年生产的时候,有时饭不够吃,影响生产情绪很大,今年除了个别部分外,没有饭不够吃的现象,而且做到了改善伙食,因此战士没有什么意见,满意地说:“伙食这样好了,天天生产也要得!”

  上级只发每人每天1斤半粮食,可是开荒期间每人每天平均最少1斤12两,最多2斤半,相差数目很大,上级不能报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没有开荒以前,有了过去的经验,知道生产期间要吃过很多粮食,普遍地进行了节省粮食运动。去年12月底起,每人每天节省2两(即从吃1斤半减到吃1斤6两),以节省粮食,补充生产时吃过的粮食。如果去年有些杂粮的,则以杂粮补助。

  万一没有办法解决的,就每天开荒回来,全连每人背一捆柴去卖,用卖柴的钱去增买小米。

  如果想尽了办法,目前还不能解决每天吃过的粮食,那就超过上级规定种的地数目的多种粮食,秋收后弥补吃过的粮食,总之,必须保证战士吃饱饭,战士说:“吃多少饭,开多少地。”吃不饱饭是完不了生产任务的。

  第一步要保证吃饱饭,进一步做到吃得好,改善伙食,这在生产时比平时好得多。

  饭,每天三顿,有的是三顿干饭,有的是二顿干饭一顿稀饭(稀饭里放豆子),换来包谷做窝窝头吃,干饭比过去做软些。

  菜,猪肉,豆腐、豆芽、萝卜、山芋各种干菜等,轮流交换吃,不到一个月,有的单位吃了四五头猪,至少也吃了3头猪,有的单位每人平均吃了四五斤肉,少的也吃了2斤半,杀了一头猪不是像过去一样吃一顿两顿,而是分配每天都有肉吃,吃稀饭时吃凉菜,如萝卜切细,放盐腌好,放上香油,又节省又好吃,保证每天每人吃菜1斤。

  猪肉的来源,是自己喂猎,有的单位猪瘟死了,由团和营派人到各县去买猪发给各单位。

  豆腐、豆芽都是自己做的,豆子由供给机关发给,有的是去年秋收或今年买的。

  油,每人最少5钱,有的吃到7钱,因麻油飞涨,有的大部分买肥肉榨油,比较便宜,吃了身体也好。

  盐,每人每天五钱。

  个别困难单位,团营都注意了帮助他们钱,改善他们的伙食。

  在部队里提出了这样的行动口号:“干部保证伙食改善,战士保证生产任务完成。”伙食不好,由干部负责,开荒任务没有完成,由战士负责。大家有力地响应了这个口号,首先干部把伙食提高,跟着战士生产的情绪汹涌澎湃地高涨起来了。一天到晚拼命地挖地,上级看到他们过于紧张,过于激烈劳动的时候说:“要爱护体力”,但一致回答:“有肥猪肉吃,怕什么。”

  (四)开展劳动竞赛运动,奖励劳动英雄

  在高干会没有结束,团干部没有回到部队以前,《解放日报》公布了全旅生产计划,部队里传说着今年生产任务,比去年更大,曾使个别的战士发生害怕心理,这种个别现象如不克服,可以影响到整个部队的生产情绪。

  高干会议结束,团级干部回到部队里来传达了高干会议精神和决定,提高生产是我们今年第一等任务。林主席和劳军团到部队里慰劳。进行了政治解释,指出了革命胜利光明的前程,王旅长在生产营副的干部会议上揭发了对生产不正确的思想,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亲自参加劳动,表扬劳动英雄,反对不愿生产的懒汉,再则编了生产任务的讲话材料和课本。在部队里进行了政治教育,使战士懂得为什么要生产,今年的生产任务大不大?能不能完成,我们革命的前途怎样?部队生产情绪立刻有了一个大转变,总司令和贺司令号召屯田,部队响应生产竞赛挑战之后,发动了团与团、营与营、连与连、排与排、班与班,个人与个人的竞赛,以及有的个人与吴满有竞赛,有的单位向吴家枣园比竞赛,生产情绪更加高涨,不愿意生产的现象被克服了,过去认为生产任务大,完成不了的,现在自动地提出增加种地数目。现在战士的问题是什么呢?不是怕生产,怕完成不了任务,而是一怕吃不够吃,二怕工具不够。

  战士一致表示:“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再大的生产任务也能完成。”

  三五九旅抓住了这两个问题进行工作,向部队保证:生产的时候,吃饱饭,每个人有一把镢头,有计划地准备生产时候,伙食改善,紧张地完成工具准备,各单位按照上级生产计划,总结上年生产的经验,定出下年的生产计划,首先在支部委员会讨论,然后再在军人大会上讨论通过。得到全体战士的拥护赞成,普遍地举行了干部动员大会,连营为单位的全体军人动员大会。举行了营团为单位的生产工具大检查,3月15日(有的12日),杀猪会餐,磨好镢头,全体动员上山开荒。大家的意见就是要用战斗的精神完成每人开荒十几亩的任务。有病的同志不愿意休息,劝他,还要劳动,没有天亮就起床,吃了早饭就上山,一天埋头挖到晚,中间吃饭、喝水、抽烟,一点时间也不愿耽搁。比赛运动开展起来,你挖五分,我挖一亩,谁也不甘落后,挖地的纪录一天天往上高涨着,4月17日,七一八团集合全团从开荒以来,都是每天挖地一亩以上的179个劳动英雄进行比赛,创造了难以相信的李位,一天开生荒3亩六七分,赵占奎3亩2分,李四3亩1分5,张玉仑3亩1分3,薛治银3亩1分2,钟长久3亩的新纪录。

  为什么开荒的劳动热情能够这样的高涨呢?除了上面讲的干部生产思想问题的搞通,劳动组织与领导的适当,土地、籽种、肥料的准备,农具耕牛问题的解决,伙食生活的改善等是其原因之外,还有政治工作与政治动员所起的作用。

  首先是干部经过高干会的教育,在整个部队中贯彻了高干会的关于生产的思想使得战士了解了这样的几点。

  一、为什么要生产?我们的生产是为了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没有剥削者剥削劳动的果实,劳动成果是归自己享受的,我们做到了自供自给,改善了生活,就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发展了边区经济,帮助了政府解决困难,密切了军队人民政府间的关系。

  二、生产的任务,也就是战斗的任务,在前方为了抗战,是为了抗日,在后方生产,获得了成绩,巩固了边区,帮助了前线,也就等于在前线取得胜利一样。

  三、劳动是工农群众的固有的优良品质,艰苦奋斗是八路军的光荣传统,我们要发扬劳动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党的号召毛主席的号召,朱总司令的号召是正确的。

  如果战士不了解这些问题,要提高整个部队的生产情绪是不可能的。

  其次开展了部队的竞赛运动,在开地的起动的几天,因为顾及战士的体力怕开头猛干,不能持久下去,没有提出比赛,经过了一周劳动的锻炼,手上打的泡磨破了,全身酸痛过去了,挖地的士气越挖越大的时候,出现了一天挖一亩以上的劳动英雄,我们的干部就以这样的具体目标,号召大家向他比赛,有的战士看到他能挖一亩以上,自己也有信心能挖一亩以上,有的战士单独地试试到底能挖多少,挖得多了,增强了信心,都向首先每天挖一亩地以上的目标比赛,你跟我比我跟你比的轰轰烈烈,并且发展到班与班比,排与排比。整个部队卷入生产热潮,谁都不愿落后,提高了生产情绪,突增了开荒数目,以前平均起来只有四五分,赛起来每天每人开地的数目平均起来,达到八分以上,有许多整连整排,整班的人,每天每人都能开地一亩以上。

  比赛只在会议上喊一喊是没有用的,必须在开地中具体地组织哪一位同哪一位比,要提出具体的条件,每天要有评判,宣布谁胜谁败,这样才能鼓起比赛热情。个人与个人,班与班,排与排比赛作用大些,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一块挖地,挖多挖少,摆在面前。连与连营与营,团与团比赛,谁好谁差有些还不关己,所以作用不大。比赛运动中心一环,必须抓住组织排以下的比赛。

  革命竞赛是一种提高劳动热情的好办法。

  再次,发扬了干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从旅长起,所有的干部没有一个不参加挖地,不是只做做样子。没有十分要紧的事,硬是和战士一样在一起,天亮挖到黑,从开荒开始挖到开荒结束。战士看到干部这样挖地,没有一位还有话说。看见报上七一八团团长陈宗尧同志一天挖地八分,战士说:“团长挖地8分,我要挖地1亩。”挖地最多的劳动英雄80%是共产党员,他们的模范作用影响了战士。

  最后,奖励了劳动英雄,反对了懒汉。发现了比一般同志挖地多的同志,当天就在部队表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向他看齐。每天挖地一亩以上的给他们生活上的优待多吃猪肉,发给毛巾肥皂等。精神上的鼓励,写信慰问他们,讲话称赞,造成劳动英雄光荣,个人尊敬的空气。有个别懒汉,在奖励劳动英雄,反对“懒汉”的空气下,也都转变过来了。

  怎样开荒才开得多。

  在开荒的时期,有的每天开荒1亩5到2亩,甚至3亩多,但有的只开到五六分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除了土地的硬松,工具的好坏,体力的强弱,情绪的高低外,就是开地的方法问题。

  从开荒开始到开荒结束,有一个过程,头两天手上起泡,三四天手泡磨破,这个时期,身体感到特别疲劳,手掌、胳膊、腰子、腿子,有的发痛,有的发酸,渡过了这个难关之后,身手锻炼好了,挖地技术也逐渐提高了,故不觉得那样吃力,那样辛苦。在前一个时期,不宜猛挖,必须保持体力渡过那个难关之后,才大大的发挥力量。有的开始猛干,干得胳膊手心背都肿了,不仅不能逐渐增加开地数目,而且弄成完全不能开地,开地开的多的人,都首先注意了这个问题。

  从早晨开荒到晚上,这一天的过程是这样的。早晨挖一二点钟,因为休息了一夜,胳膊有些酸痛,但过后就没有了,所以起一二点钟只能缓缓地挖,等到胳膊运动消除了酸痛的时候,再逐渐加力的猛挖,不要一开始就猛挖,影响到整天劳动力的发展和开地数目的增加。

  挖地的突击性与经常性需要很好配合,慢慢地挖,保持经常性,这是挖地多的原因。劳动英雄挖地的经验是“不怕慢只怕站”,但老是慢慢地挖还是不能挖更多的地,故力量充足的时候,必须加油突击一下,有点疲劳,又慢慢地挖。不是猛挖一会。站起来休息一会。而是以慢慢地挖当休息,再又突击一下,这样慢慢地挖,突击地挖,适当的运用,保持经常性,才能挖地挖得多。

  挖地的镢头不要过高举起,迟缓挖地的速度,挖地挖得多的,都是镢头举起不高(三四尺高)挖下很快,别的人一分钟只挖20来下,他可以挖40几下,镢头高高举起,慢慢挖下,是不能挖较多的地的。

  镢头柄把要捏得紧,挖下去不要松手,马上翻土举起来又挖下去,如果挖下去松手,就会延长时间。

  挖的土要均匀,不是挖一块大,挖一块小,如果挖得不均匀,同样多的时间,挖不到同样多的地。

  一行不要挖太宽,挖得太宽,左右摇动,多费时间。

  提高开荒效率与改进开地的办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每个生产战线上的战士,研究劳动技术有很大的意义。

  

延安精神探源/郭必选,杨延虎,任学岭著.—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