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努力、不夸不骄”的王世泰
王娜娜
来源:延安精神库 日期:2020-12-18 浏览量:
王世泰(1910—2008),1910年3月生于陕西省洛川县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先后任陕甘游击队二中队战士、班长。1933年11月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三团团长,参与领导了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月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南梁政府执委。是年4月参加西华池战斗并获大捷。1935年6月起先后任安塞县委军事部部长、陕北省委军事部副部长。1937年10月任庆环军分区司令员。1938年10月先后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司令员。1942年10月任警三旅政委兼中共三边地委书记。1944年起任关中分区司令员。从1937年8月到1947年7月的10年时间里,王世泰一直在边区地方武装部队工作,为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2年,中央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给王世泰的题词是“忠实努力、不夸不骄”。这个题词,既是对王世泰领导边区保安系统在经济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的肯定,也是对王世泰多年来在西北革命及在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的斗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的充分肯定。1943年调任中共三边地委书记兼三边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3旅政委、关中警备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4纵队司令员等。全国解放后,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书记,后任铁道部副部长、国家建委副主任、计委副主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2008年3月逝世。
一、坚定革命信仰,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中坚定不移、功勋卓著
王世泰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树立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信仰。1930年冬,投笔从戎,历经艰险,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1931年夏,受党组织的委派,在国民党甘军、陕军部队中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12月,参与创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第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并担任团长。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在根据地人民的配合下,王世泰率部转战陕甘边区,有力地打击敌人,红军迅速发展,根据地曰益开拓,大大地震慑了国民党反动当局。但由于受到时为陕西省委负责人兼红二团政委的杜衡的“左”倾错误的影响,红二团兵败南山,刘志丹生死不明。此时的王世泰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革命一定会重见光明。因此,面对艰难状况,王世泰率领突围出来的百余名战士坚持战斗,一方面寻找刘志丹,一方面继续收容打散了的士兵。最终在今天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后房沟找到了刘志丹,并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照金。
红二团南下失败后,在陕西省委的指示下,渭北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师第四团,王世泰为红四团第二连连长,并受命奇袭合水城攻打合水城,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物资,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和革命群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为建立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开展庆阳、合水等地区的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充分体现出了王世泰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1933年11月8日,红四十二师成立,王世泰被任命为红三团团长。在刘志丹领导下,打垮了赵文治团,取得了西华池歼灭战、三塬里战斗的重要胜利,为粉碎敌人大规模进攻,扩大游击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打乱敌人的部署,陕甘边、陕北红军在各地游击队的配合下,于1934年底至1935年春,揭开了第二次反“围剿”的序幕。王世泰领导红三团全力参与反“围剿”战斗中,先后参加了杨家园、马家坪战斗,并率部东进打晋军,承担慕家塬战斗的主攻任务。攻打晋军取得了胜利,红二十六军也创造了西北红军一次歼敌一个整团和旅直属部队的纪录。王世泰则在慕家塬战斗中身负重伤。由于医疗条件太差,伤口出现溃烂化脓。伤好后,双腿肌肉萎缩,左腿不能伸直,直到1937年夏才完全丢掉拐杖独立行走,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
王世泰作为西北革命根据地时红军的重要领导,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在刘志丹领导下,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忠实执行党的经济政策,在领导边区保安司令部进行生产运动过程中努力奋斗、不夸不骄
从1937年8月份,王世泰调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自此到1947年,一直在边区保安系统工作,为了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尽心尽力。
(一)边区保安司令部的建立及任务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前,即1937年8月,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正式成立,高岗任司令员,周兴、王世泰任副司令员,吕振球任副政委,谭希林任参谋长。原陕甘宁边区的各游击队、警卫队等地方武装,除一部分编入八路军留守兵团外,其余部分则编成10个保安大队和若干县保安队则改编为边区保安司令部。边区保安司令部的主要任务是:动员与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救国,镇压汉奸和一切反动派的阴谋活动,协助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卫陕甘宁边区。
边区保安司令部初建时,各机构规模小,人员亦少,仅设几个科,1939年将科改为处。1940年又将处改为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①边区保安司令部下面共有一个教导营、警卫连、十个保安大队,各县保安队(保安大队)等。1938年3月,日寇开始进攻边区河防,为统一边区武装部队的指挥,增强河防保卫力量,边区保安司令部成立两延(延川、延长)及神(木)、府(谷)河防司令部,统一归八路军留守兵团指挥,并将各基干保安大队改编为各独立营。1938年5月,王世泰被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为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王世泰到边区保安司令部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完善边区保安部队的机构设置。经过半年多时间,边区保安司令部的机构设置初具规模,内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其中司令部下设参谋处、直属队(教导营、警卫连、特务排);政治部内设组织科、宣传科、锄奸科、民运科,陈仁祺为主任;供给部内设经济建设处、财务科、粮秣科、军需科,部长是杨林。第二件事情是调整和加强了保安司令部的地方武装力量,并将各基干保安大队改变为独立营。此后随着边区地方武装部队的逐步扩大和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王世泰又对边保所辖的武装部队又作了若干次的调整和改编。1942年6月,陕甘宁边区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归联防军司令部建制。此时,整个保安部队已经发展到了5299人,轻机枪72挺,重机枪3挺,追击炮1门,②部队力量大大加强。陕甘宁边区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改编完成后,边区保安司令部宣布取消,改为警备第三旅。
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在中央军委和八路军留守兵团的统一指挥下,与八路军留守部队和边区人民密切配合,为肃清匪患,守卫河防,保卫边区人民的财产和生产安全,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打退了日军对河防的进犯,保卫和建设陕甘宁边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38年到1939年,日军向陕甘字边区河防组织进攻23次之多,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7次。河防部队和边区保安部队及所属自卫军和广大人民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英勇反击,共进行了大小战斗70余次,毙伤敌人800余人,完成了保卫河防,保障抗日大本营安全的任务。在剿匪作战中,共消灭大的匪股21股,毙俘匪徒1130余人,缴获马步枪1800余支,轻机枪20挺,迫击炮4门,子弹20余万发。同时,在打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中,共消灭顽军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400余支。③正如1939年12月10日,陈云同志在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工作》中讲到的:“现在的陕甘宁边区,如果没有留守兵团和保安部队,我们也就不能在这里存在,早就被人家赶跑了。”④
(二)王世泰与边区保安司令部的经济建设工作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进攻重点转向占领区,并在长期争夺、逐步巩固的目标下,于1941年起把单纯的军事进攻扩大为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等全面的殖民统治,对抗日游击区采取渐进的“蚕食”手段,不断扩大军事力量。对待抗日根据地,日军则是以军事“扫荡”、“清剿”为主,实行毁灭性的“三光”政策。此外,随着日本对正面战场压力的逐渐减轻,国民党对日作战日趋消极,反共活动活跃。从1940年11月起,国民党政府军政部停发八路军的薪饷、弹药、被服等物资,并继续以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实行包围和封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异常困难的局面,加上各地连续发生水、旱、虫灾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敌后抗战出现了空前严重的困难局面。到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减为约40万人,根据地面积缩小,总人口由1亿减至5000万以下。有些地方抗日军民“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⑤。这给边区人民和留守部队带来了物质供应上的空前困难,边区保安部队的生活也随之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1939年2月2日,在延安党政军生产动员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要解决这204万人的穿农吃饭问题,就要进行生产劳动。”⑥动员大会后,陕甘宁边区政府立即成立了总生产委员会,王世泰是总生产委员会的成员之一。2月4日,王世泰作为保安司令与高自立、毛齐华等共同签署发出了《陕甘宁边区党委、边区政府、边区抗敌会、保安司令部关于发展生产运动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中共中央为着在长期抗战中,保证抗战供给,改善人民及工作人员的生活起见,特号召全边区人民及各机关部队工作人员广泛开展运动,以达到财政经济上能自给自足。”⑦通知要求各区、县、保安部队成立生产委员会,具体分配各机关单位的生产任务。为了克服生活上的困难,保卫和建设边区,边区保安部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生产号召,在王世泰的指挥领导下,边区保安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的生产运动开展起来。
1.边区保安部生产运动初步展开。
边区保安部队初期的生产运动主要以开荒和进行农业生产为主。1939年,边保直属教导队打粮食400石,糜子、谷子、高粱满囤,种植蔬菜20亩,并获得大丰收,菠菜、白菜、辣子、西红柿、香菜、土豆、南瓜除了满足供应外,还留着一部分储藏了起来。教导营在开荒种地中取得的成绩,在所有中央机关参加开荒的单位中名列前茅。1939年底在边区召开的表彰大会上,特地给教导营发了奖状。
为了加快进行开荒工作,边保部队两个连开进了甘泉县清泉沟,并利用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人烟稀少的优势成立了农场。初到清泉沟,部队无处安身,风餐露宿,条件十分艰苦。部队便自己动手,搭起了草棚、新挖了窑洞,猎物改善伙食。王世泰作为边区保安部的主要负责人也多次来到清泉沟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经过一段艰难困苦的努力,把荒芜多年的清泉沟开辟成了粮食满仓,鸡鸭满圈的地方。部队除自给外,做到了丰衣足食。同时,还在甘泉设有商店、骡马店,搞活了贸易,便利了交通,收到了效益。所有这些生产运动,使得边区保安部队的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也提高了部队进行生产运动的积极性。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对过去一年机关及后方留守部队的生产运动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经过过去一年的生产运动,“给养大大改善,大部能维持菜蔬肉食,商业利润除总合作社外,全部约在12万元以上,使机关部队学校在物资艰难状况下,解决了可能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弥补了公费的短绌”⑧。指示要求生产运动要在部队中广泛开展起来,并提出“一面战斗(非战斗机关是一面工作),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的口号”⑨。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明确指示下,在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的统一指挥下,边区保安部队的生产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
2.边区保安部生产建设运动快速开展。
进入1941年,边区经济更加困难。为了改变克服经济上极度困难的局面,1941年,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在此情况下,王世泰领导边区保安部队的生产运动以更大规模、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起来。
(1)积极完成春耕工作。1941年1月29日,边区政府发出了关于春耕工作的指示信,明确要求每个干部都要认识到春耕工作的重要性。5月12日,边区建设厅又发出指示信,对于各县、中央各机关对春耕工作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积极响应边区政府关于春耕工作的指示,边区保安司令部狠抓春耕工作。保安司令部直属各单位,生产甚为积极,教导营一日内挖300垧生地,200垧熟地,40垧菜地,警卫连一月内挖100垧生地,100垧熟地,30垧菜地,现该两单位均已播种完毕。⑩边区保安部队春耕工作圆满完成,这对全年生产运动的开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1942年春节刚过,边区政府便公布1942年春耕工作办法,宣布自即日起,至5月底为春耕运动期间,各级政府均以春耕运动为中心工作,集中力量发动全边区人民积极实行春耕。为了更好地开展春耕工作,边保司令部指示各保安部队,应抓紧春耕季节努力开荒。同时,边保直属队开召开春耕工作动员大会,提出不仅要自己生产,并帮助附近群众开展春耕运动。(11)
(2)开展以农业为主、多种畜牧业、手工业并行的生产经营模式,战士的吃、穿、用各方面的需要得到初步解决。王世泰要求边区保安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除了坚持开荒外,还开展畜牧业、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警4团干部利用公务之余,积极从事生产,除种公菜外,每人自种菜300斤。(12)边保1团1营山林突击选手15人在山中伐木板,造工具,4个月已卖到11600余元,解决了全营的津贴、夏衣等费用。(13)关中保安司令部10天内种菜达到4万亩。(14)边保第二团全体指战员利用空闲时间捻毛线,换得毛毯300张。关中保安第三营每人一床毛毯。该营杜占彪、惠得华3天便弹毛210斤。(15)警备4团1941年全年生产稻谷米蔬菜3349亩,喂猪140头,羊240头,鹅663只。(16)
(3)陆续创办造纸厂、骡马店、集体农场、运盐运输队、被服厂、修械厂,并挖药材、做木具等,增加部队收入,实现了物资、津贴的自给自足。边保直属队动员各单位赴甘泉挖药材,一日内已挖出3000余斤,值洋7000余元。(17)边保第四团为做到经济自给自足,特创办各种工作生产。创办土法炼铁厂,3月内已炼就熟铁3万斤。同时该团又挖了10丈深之煤井两眼,自2月到现在已开采了3万斤煤炭,并挖盐井1口,仅几人之劳动力在1月内即熬盐20多担。又成立纺织厂1所,并发动全团人员每人每日纺线2两以供布厂之用。造纸厂亦建有1所,现已经出纸200余万刀,并不久还将扩大。同时成立木工厂,除建筑瓦房外,并修造各种木器用具,廉价出售。又办粉条作房1所。此外,农业生产亦在进行,已挖生地200垧。逐养猪羊近百只。(18)
为了发展畜牧业,保安司令部在南关成立了一个骡马总店,在各交通路线设立骡马分店,并开设木厂,建立农场,除加紧开荒外,积极进行各种畜牧事业及狩猎生产。(19)政治处自己动手,赚了七八干元,并发给每个战士每人两套军医。参谋处全体人员集体伐木烧炭,6天便得木柴近10万斤,预计最低限度可烧10大窑,出木炭2万余斤,除可供给自己使用外,剩下的还可以出售。(20)保安司令部组织百余人开办了集体农场,并在农场中组织开荒队、木工班和狩猎组分工写作进行生产。其中,开荒队1941年开秋荒850亩,割存干马兰草1400斤,修水渠1条,准备建设纸厂。木工队造了几十个新窑洞的门窗,桌椅等用具,并制好16间房子的木料。据说这个地方过去曾经被土匪用作巢穴,后来被边区军民缴获了,但至今还是人烟稀少,到处荒凉,野猪出没,故狩猎的同志们也有了他们的“用武之地”。两个月以来,他们一共猎获了5只豹子、14只野猪、10只野羊、30余只野鹅。(21)
为了解决入冬问题,保安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积极动手。边保4团买来大批羊毛,发给每个人5斤,保证各人做1身毛衣,1双毛鞋,1床毛被,准备过冬。边保第二团的战士都没被毯。团部由生产费中买了大批羊毛,每人发15斤,捻线7斤半,换军毯1条。最近,已换到军毯300条,发给战士。边保政治处由2月至今,已经赚了七八千元,每人解决军医两套。边保参谋处全体21人,于18日出发至杜甫川一带至白大树河村,伐木烧炭,共伐木6日,已得木柴近10万斤,预计最低限度可烧10大窑,出木炭2万余斤,除可供烧至明年3月之炭外,尚余1/2,可以出售。边区保安部第三营生产突击队。杜占彪、惠德华两同志,不睡午觉也不休息,两天弹完140斤羊毛。现在正突击捻线。新战士刘兴发每天捻10两。师永寿、陈兴汉不睡午觉不休息的突击,每天抽10多两。第二营战士卜英太等同志,在生产大会上,自动提出愿上山生产,并鼓励大家在家努力学习。现今他们还在山林里砍柴。过去赚来的钱,已经全部解决全连的鞋袜衣服等。(22)
3.在生产建设之余,王世泰号召边区保安各部队帮助民众生产。
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来源于边区人民,和边区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边保部队不仅本身担负着繁重的生产任务,而且积极帮助抗属和群众进行生产。春耕开荒,夏季锄草,秋季收割,都有边保部队参加。平时给群众修路、盖房、打柴、担水等,而且不吃群众的饭,不要群众的任何报酬,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积极帮助群众割麦,截至6月底,已收割了4200余亩,按关中现时工资,每亩3元,则已为群众节省万余元。(23)边保直属队,上至队长下至勤务,均于本月10号开始帮助途群众锄草,迄昨3天,共锄了2040多亩,大受群众欢迎。该部多为陕北农民干部,锄草深又不留草,闻民众续有要求该部继续帮助者。(24)边保第一团,在驻防地帮助老百姓锄草300多亩、栽树500余棵,并帮助百姓起粪、送粪、犁地、担水、盖房、拉木板等。当地老百姓亦组织洗衣队,帮助战士洗衣,以示互助。(25)边保警卫营挑选锄草能手为民众锄草达150亩。(26)边保某团每星期六帮助群众锄草,前曾停止操练3天,动员全体战士为群众锄草,帮助了36个庄子,锄了765五垧地。(27)保安司令部在延安市西区郝家场村,帮助全村割麦,锄草1天,共割麦12亩,锄草90亩,民众硬要送饭慰劳。(28)
4.通过开展模范军人竞赛活动,激发部队开展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不断激发边区保安部队的生产积极性,边区保卫政治部开展了模范军人竞赛活动,各直属部队积极响应。学习竞赛、工作竞赛、卫生大检查等均在同时进行。战士们自动组织参观队,互相观摩学习。以往学习欠佳的医务所、工厂、伙房、马号等都参加了这次运动。很多饲养员和炊事员同志都写了汇报稿子。各单位之模范军人候选名单,评判委员会决定乔大林、白义华等10人当选为模范军人,郭广福、赵兴才等15人当选为模范工作者。其中大多数为勤务员与炊事员。王世泰等边区保安司令部负责人对模范工作者给予了嘉奖,并召开军人大会颁发奖品。
5.边区保安部队生产取得较大成绩。
几年来,边保部队开展的生产运动,无论是农业还是其他方面都获得了丰收的硕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在农业生产方面:1939年,边保部队参加生产人数2947人;开荒种地9043亩,收获粮食2374.12石;种菜281亩,收获337150斤各种蔬菜,共计金额121130元。1940年,边保部队参加生产人数3693人;种粮食9580亩,收获743石;种菜241亩,共计金额29.68万元。1941年,边保部队参加生产人数4800人,种粮食4060亩,收获1.24万石;种菜920亩,共计金额464970元。
(2)在副业、手工业生产方面:1939年,边保部队养猪852头,打柴187380斤,织毛衣601件,毛袜911双,手套2841双,毛鞋2296双,共计金额119342元。1940年养猪1343头,打柴127.4万斤,织毛衣911件,毛袜3141双,手套1787双,毛鞋1241双,共计金额69.02万元。1941年织毛衣5700件,毛袜5200双,共计金额4.56万元。
(3)在商业方面:1939年边保部队有资本11524元,盈余36409元,用来解决部队经费(包括装备费、服装费)36409元。1940年有资本20400元,盈余283190元,用来解决部队经费(同上)283190元。1941年有资本34060元,盈余1556692元,用来解决部队经费1003997元。边保部队共有商店17个,库存财物余额计286万元。其中陇东分区35万元;保安第二团商店4个,财物金额计20万元;保安骑兵团商店2个,财物金额计1万元;独立营商店1个,财物金额计10万元;保安第四团财物金额计20万元;司令部供给部有商店10个,财物金额计200万元。
边保部队在整个生产运动中,王世泰作为主要负责人,亲自动手,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组织生产,并随时总结生产经验,树立模范人物,进行表扬奖励。在边区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既要担负保卫边区的安全,又要进行生产劳动,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但王世泰同志在成绩面前不夸不骄,总是一贯忠实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正是由于他的政绩突出,才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受到奖励,并获得毛泽东对他的亲笔题词。通过边区保安司令部上述事迹,可以看出,在短短几年的生产运动中,极大地改善了所属部队的生活。部队的吃粮,达到了自给、半自给;吃的蔬菜、肉、油达到了自给;穿的棉衣、毛衣、鞋袜、住的窑洞、房屋、日用的桌椅板凳、纸张笔墨、烧的柴火、木炭、石炭等,自己动手,做到了丰衣足食。而边区保安部队的生产运动也始终受到党中央、西北局的关怀和支持,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多次找边保负责人和各分区司令员听取汇报,指导工作。对边保部队的学习、战斗、生产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三)王世泰领导三边经济工作
1943年1月,晋绥联防军警备三旅正式开赴三边,王世泰被任命为三边地委书记兼三边分区司令员。与此同时,党中央、毛泽东向全边区党政军民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部署,陕甘宁边区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向所属各部队下达了大生产的各项指标,而警三旅被要求1943年要自给粮食25%,自给经费71.4%,1944年要求屯垦部队每人每年完成细粮3.6石,非屯垦部队每人每年完成细粮2石的生产任务。(29)
为了完成司令部的统一部署,警备三旅八团开赴甘泉县的清泉沟开始了屯田开荒。面对清泉沟荒凉偏僻、荆棘丛生、野兽出没、交通闭塞的状况,部队安营扎寨,开始自办铁厂、锻炼生产工具,突击开荒种地,组织打猎、采药,并修建了非常简易的公路。在生产运动中,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各团都涌现出了一些模范人物。七团第七连一班班长张治国,33天挖甘草1580斤,创造的价值可供给3人1年的全部费用,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并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亲笔题词的奖状。联防军还出版了《警三旅张治国运动》一书,广泛推广其生产经验。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在王世泰的领导下,警三旅的生产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1943年,全旅开荒2万余亩,农业总产值达到2370.1万,解决了全旅人员全年所需粮食的52%,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部队的服装及其他所需费用基本达到了自给,蔬菜和很多副食品更是达到了自给有余。到了1944年,全旅的粮食已经实现全部自给自足,部队生活已经达到每人每人有肉5斤、油1.5斤、菜35斤、粮45斤的标准。同时,警三旅开始下发自1939年冬国民党停发的津贴。(30)所有这些都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部队的生活,并受到了国际朋友的高度评价。
三、始终忠诚执行党的政策,在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2年5月,边区保安司令部被改编为晋绥联防军司令部警备三旅,王世泰担任警备三旅的政治委员。1944年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司令员。1945年4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9月起任代司令员,兼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务委员。1947年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司令员。3月至10月受命率小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收复关中根据地。1947年至1949年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书记。2月任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关中、陇东、宜川瓦子街、黄龙山麓、西府陇东、澄(城)合(阳)、荔北和1948年西北冬季攻势等战役。1949年2月至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长、军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指挥所部参加1949年西北春季攻势、陕中战役。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扶(风)眉(县)、陇东追击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王世泰被任命为甘肃行政公署主任,同时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务委员。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同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开始担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1951年调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提前10个月建成天(水)兰(州)铁路并通车。1952年8月开始任铁道部副部长。1954年起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8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60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同时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至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初期担任甘肃省第二、第三届政协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文化大革命”后1979年起任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08年3月14日在海口逝世。
王世泰是中共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十七大特邀代表;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9月、1987年11月分别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届至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娜娜
①延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延安文史资料》(第4辑),延安日报社1992年内部出版,第107页。
②王世泰:《王世泰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6页。
③王世泰:《王世泰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6—237页。
④《陈云文选(1929—1949)》,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4—10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2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页。
⑦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页。
⑧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1939—194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89页。
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1939—194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
⑩《边保直属队完成春耕工作》,载于《解放日报》1941年5月21日。
(11)《解放日报》1942年3月27日。
(12)《解放日报》1941年6月30日。
(13)《解放日报》1941年7月15日。
(14)《解放日报》1941年8月13日。
(15)《解放日报》1941年8月20日
(16)《解放日报》1941年9月1日。
(17)《解放日报》1941年5月27日。
(18)《边保第四团努力生产,经营七种手工业,并开荒两百垧》,载于《解放日报》1941年5月30日。
(19)《解放日报》1941年8月4日。
(20)《解放日报》1941年10月1日。
(21)《军事系统各机关去年种地八万余亩,遗保农场生产成立优良》,载于《解放日报》1942年1月24日。
(22)《留守兵团保安部队积极准备过冬》,载于《解放日报》1941年10月1日。
(23)《解放日报》1941年7月l6日。
(24)《边保直属队锄草两千亩,助民耕耘》,载于《解放日报》1941年8月14日。
(25)《边保第一团帮助老百姓》,载于《解放日报》1941年6月4日。
(26)《解放日报》1941年8月20日。
(27)《解放日报》1941年9月22日。
(28)《各地驻军助民耕耘》,载于《解放日报》1941年8月15日。
(29)王世泰:《王世泰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页。
(30)王世泰:《王世泰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53页。
联系群众的楷模——毛泽东题词表彰的22位生产英雄/陈燕楠主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