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群众”的李丕福
冯建玫
来源:延安精神库 日期:2020-12-18 浏览量:
李丕福(1912—1983),又名李培福,甘肃省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人。出身贫寒,仅读过四年私塾就被迫辍学。1933年秋,他追随一支红军游击队开始革命生涯,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庆北办事处土地委员,庆北办事处主席,庆北游击队总指挥,曲子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华池县县长,陇东分区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中共甘肃工委委员,甘肃省军管会民政处处长,甘肃省民政厅厅长,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曾先后被选为党的七大候补代表,八大、十大代表,中共甘肃省省委委员,常务委员。
丰富的履历,见证了李丕福作为革命者和建设者所经历的精彩人生:他参与和领导了甘肃庆北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工作,在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经受考验并迅速成长;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主管农业工作,为甘肃省的农业发展倾尽全力;他所主持和领导的景泰川电力提灌一期工程使30万亩沙滩变为良田,被当地群众称为“救命工程”,至今仍然造福一方……走过70年生命历程,李丕福由一名出身贫寒的放羊娃成长为功勋卓著的领导人,但其人生最为华彩的乐章依然留在了他的家乡——华池县。
1937年11月,华池县在大沟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华池抗日民主政府,李丕福当选为县长,此后三次选举均当选连任。凭借着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诚,他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获得“模范县长”的美誉,领导华池人民在大生产运动中屡创佳绩,不仅将华池打造成了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县,自己也成为西北局高干会表彰的22位劳模之一,毛泽东为他亲笔题写了“面向群众”四个大字。回望历史,这位“面向群众”的“模范县长”,在领导家乡父老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群众观念、所运用的工作方法,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一、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成功推动华池农业生产
华池县地处甘肃北部,属黄河流域。清末同治年间,因民族纠纷加上瘟疫流行,华池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很多地方变成了无人区。辛亥革命后,华池军阀、土匪横行,有民谣称“司令庄庄有,副官满院走,官长多如狗”,正是当地兵匪成灾的真实写照。①长期的战乱、匪患加上自然灾害,致使20世纪30年代的华池,地广人稀,民不聊生。1937年11月选举产生的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辖白马、柔远、温台、悦乐、元城、水泛、吴旗7个区,44个乡,仅有5000多户居民,3万多人口。②面对这样的现状,1937年当选县长伊始,李丕福就领导刚刚成立的华池县政府着手开展生产动员,运用各种方法调动群众生产热情,组织倡导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推动华池的农业生产,千方百计增加粮食产量。
(一)深入调查研究,帮助农户制订生产计划
为真正帮助华池群众提高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李丕福带领华池县、区、乡各级干部深入到每家每户,一方面,宣传党的政策,说明公粮征收的总量不会增加,多生产是为了丰衣足食;另一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每一家农户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把全年的农事,如开荒、种地、发展牲畜,作出具体的计划,既可以使生产有具体目标,又可以检查工作进度和发动群众开荒、耕作的热情。《解放日报》曾详细介绍了华池农户计划制订的全过程:第一,制表。由政府工作人员为全县5000多户制成统一的“农户计划”表,每份两联,内容包括户主、人口、劳动力、原有耕地、牲畜以及发预备展项目如开荒、增种和发展牲畜各多少。第二,填表。由区、乡各级干部深入农户宣传、调查,保证各户所填表格的真实性,表格共两联,由农户和乡政府各保存一联。第三,检查。乡政府协同村长按时挨户检查计划执行的程度,报之上级,县、区政府根据上报情况开展检查,以确保计划的完成。③这样制订和执行生产计划的做法,不仅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还激发了老百姓的生产竞赛,有力地保证了华池各项农业生产目标的完成。
李丕福在帮助农民制订生产计划的同时,他还时刻关注群众的疾苦,无论在什么困难情况下,他都面向群众一方。1940年5月,华池遇到大旱,庄稼种不上。他及时向边区政府呈请报告,希望上级给予救助。报告称:“窃查本县各区群众,当次今春未雨,春耕时间已过,播种失时,群众异常焦灼,恐慌万状,日来怨声载道,喊天呼地之举不安。尤重者各区麦苗枯死,人民失望。因此于工作之推动、政令之行使大受障碍。”④恳请救助。灾情报告之后,边区政府及时发出指令,“务须发动群众种植荞麦及其他适合迟种之庄稼,借资补救”。
(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奖励先进,改造落后
长期的兵灾匪患,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热情,也给政府开展工作制造了一些不利因素。为此,李丕福带领华池县政府展开了一场生产运动的宣传攻势。早在1937年,华池悦乐三乡崖窑畔一位姓刘的妇女,种了10多亩地,打粮4石多,政府为此专门开会对她给予奖励,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⑤大生产运动中,李丕福在华池县发现并树立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不仅熟悉和掌握这些劳模的情况、事迹,而且非常善于通过他们教育和引导群众。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李丕福介绍杜家河劳模郝四的情况,称他是《华池县的吴满有》,表扬他奉公守法,勤劳节俭,庄稼种得好,是一个模范农民和模范公民;对革命认识好,对政府的一切动员号召都积极响应,对于送儿子上学尤其热心。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一一印证了李县长的评语”,⑥就以《华池县的吴满有》为题在《解放日报》上报道了郝四的事迹。由于华池县的模范人物朴素真实,县政府宣传有力,很快在华池县掀起了学习模范人物的生产竞赛,对当时华池县的生产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其中很多的劳模如劳动英雄孙荣茂、耕作模范高德寿、开荒英雄张振财等,在陕甘宁边区也颇有影响,开荒英雄张振财就曾经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获颁了奖金和毛巾等奖品,极大地鼓舞了华池民众。
在表彰先进的同时,李丕福率领华池县、区、乡各级干部,对各乡各村的“二流子”开展了改造工作。一方面,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参加生产;另一方面,通过村民会议、限制农贷等手段在群众中形成舆论压力,树立正气,促使他们自食其力。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各级干部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参加生产的好处。这些举措与轰轰烈烈的劳模宣传相结合,在华池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华池白马区四乡“二流子”白三,就因为好吃懒做受到全体乡亲的批评并决定不发给他农贷,白三下决心改变,支部书记将自家的草料借给他,还帮助他制订了生产计划,白三当年即投入开荒生产中。⑦也有“二流子”因为受到劳模鼓舞而转变,华池县温台区华生才就因为张振财而深受震动,向劳模提出挑战,要与张振财开展劳动竞赛。⑧正如《解放日报》所报道的,“自生产运动开始后,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在政府及群众教育与督促下,纷纷改邪归正参加生产”。截至1942年,全县共有145名“二流子”改邪归正,⑨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更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劳动热情。
(三)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李丕福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切实发挥政府在生产中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在大生产运动中,有农户劳动力不足,顾了种地顾不了放养;有农户牲畜不同,适宜种地不适宜驮盐,都影响了生产。为此,李丕福领导华池政府帮助群众组织各种形式的变工队、互助队。有变工开荒的,还有变工驮盐的,有常年变工的,还有临时的,这些变工队、互助组,把分散的个体劳动者组织起来集体劳动,开展竞赛,解决了群众许多诸如劳动力不足或者牲畜不足的具体问题,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至1943年,华池县共组织互助组547个。全县参加互助组的有4293户。全县有牛2483对,入组的2206对。
同时,李丕福领导的华池政府,每年都会为贫苦的农户发放农贷,以解决他们购买耕牛、农具以及纺织材料的困难。1942年,华池及时发放农贷80万,李丕福又指示合作社为群众代买铧700页,调剂荞麦籽种30石;1943年,华池县给525户农户发放农贷90万元,买回耕牛262头。在政府的协调与帮助下,每一年的春耕时节,华池县的生产都能够正常开展。⑩
(四)重视生产教育,帮助群众改良耕作方法,提高粮食产量
为提高粮食产量,李丕福与华池政府的全体干部一起,深入到农户中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生产教育,帮助改良耕作方法。李丕福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召集村民座谈,编制诸如“谷锄三次尽是米”、“糜锄三次尽是粃”这样通俗易懂的小调、俗语。为了使群众信服,李丕福要求县、区、乡各级干部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计算改良耕作方法前后的产量变化,并用这些真实的数据再去说服和帮助更多的农户改良自己的耕作方法。
在李丕福的带领下,华池县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1938年至1942年全县共开荒地14万亩,1943年开荒地83779亩,为原有熟地的12.5%。他领导下的华池县人民对革命的贡献逐年增加:1938年交公粮720石,1941年最困难之时交3963石;1942年又交5200石。因此,《解放日报》曾表扬说:“华池县的农业生产,从1938年到1940年,耕地面积增加了122690亩,在边区各县中,是最有成绩的一县。”(11)
二、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搞好机关生产建设,减轻人民负担
李丕福曾经说,“人民是重生父母,若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李丕福有三头六臂也不行。”正是凭借对于群众的一片赤诚,大生产运动中,作为组织领导者的李丕福,同时也以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遵照上级指示,李丕福带领全体机关干部,积极投身生产,减轻群众负担。
(一)制定生产任务,开荒种地,兴办农场
李丕福担任县长期间,华池县明文规定:县上干部每人每年生产粮食2石,区上干部1石,乡长乡文书6斗。并规定脱产干部每人每年捻毛线5斤。从李丕福开始,无论县长、县委书记还是科长、办事员,每人一把镢头,农忙季节上午劳动,下午办公,形成了制度。华池县各区政府也普遍办了小农场,其中温台区曾被树为大生产的模范区,受到表彰。白马区干部每人平均种地20亩,区办小农场每年产量达18石多。有的区干部除办好农场外,还在区政府附近自己动手开荒种地。(12)李丕福自己则身先士卒,从不因工作繁忙而落后他人。《解放日报》曾这样报道:“县长李丕福同志,几年来领导华池经济工作颇有成绩,除领导与计划全县生产工作外,并在工余抽暇砍柴。”1942年,他还为自己制订出一份家庭生产计划:全家13口人,只1个全劳力,去年开荒30亩,今年拟种熟地110亩外,再雇上1个人,并预计与别人变工,在开春荒50亩,秋荒50亩,增产细粮8石,自旧历2月初5到现在,全部开春荒50亩已完成。(13)在李丕福的领导、带动下,华池县的机关生产在陕甘宁边区受到表彰,在《解放日报》报道22位劳模主要事迹时,李丕福的事迹中赫然写着一条:机关生产搞得好。据统计,1943年,华池县委和县政府除病员外,23人计划开荒56亩,实际完成102亩,警卫队开荒550亩。1940年到1942年,华池全县各级机关共收细粮296.6石,实现了粮食的半自给,(14)极大地减轻了群众负担。
(二)积极开拓创新,经营商业,组织运输
为了进一步解决机关的经费问题,李丕福大胆创新,在县、区机关里经营商业、组织运输,号召大家种菜、养猪、养羊。1941年,李丕福组织了自足会,华池县机关各单位、各区都拥有一个自足商店。同年,县政府筹款1500万元,在悦乐办起了华池县第一个毛纺厂。在他的带领下,至1943年,全县职工的伙食、办公、医药费等全部自给,1945年,服装也达到了自给。相比较同时期陇东分区各县机关,华池县的机关生产的确走在了前面。
三、深深根植群众,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赢得华池人民真心爱戴
任华池县县长期间,李丕福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完成各项任务,为拥军支前作出了突出贡献,以行动证明了他对党的忠诚。自1937年11月至1942年3月,华池共举行四次民主选举,李丕福当选连任,历史也充分证明了他在华池人民心中的地位。
(一)心系群众,时刻牢记公仆意识
华池县流传着许多关于模范县长李丕福的小故事,记录了他对群众的真诚与热切。1940年秋的一天,县政府通讯员小赵在送信返回途中,马被狗咬受惊,闯入了农户的西瓜园里,踏坏了孙老汉家的十几个西瓜。闻知此事,李丕福当即带着小赵来到瓜园,向孙老汉道歉,并用自己的津贴赔了西瓜。此事流传开来,人们津津乐道于县长赔瓜的美谈。1942年,李丕福为解决华池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亲自跑到延安,请来了大夫,配上助手,在华池开设了第一个公办的保健药社,华池的贫苦群众从此走出了缺医少药无处看病的困境。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点滴小事,汇聚成了华池百姓对于李丕福的评价——“模范县长”。四次当选,证明了李丕福作为人民公仆的当之无愧。
(二)忠心耿耿,为拥军支前作出突出贡献
1942年8月10日《解放日报》报道:华池县自县长以上的干部具备着许多宝贵的优点。他们对革命事业忠诚,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作风切实朴素,积极心高,责任心强,凡上级布置的任务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这样的评价是对以李丕福为核心的华池县干部的集体表扬,更是对李丕福县长的最高褒奖。1941年,为了完成边区征兵300名、征粮1000石的紧急任务,李丕福从延安日夜兼程,6天路程只用2天半就赶回华池,进行紧急动员,7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受到边区政府的表彰。当年,华池县被边区评为征粮乙等模范县。
由于李丕福这样一批干部深深根植于群众当中,克己奉公,以身作则,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因而赢得了华池人民真心的拥护与支持。他们在危难时刻与干部同生死共患难,热烈拥护政府的一切号召,曾经在10天内由华池县元城区向环县、合水运粮500石,毫无怨言。
大生产运动中,正是在李丕福及全体华池干部的共同领导下,华池群众埋头苦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开荒、运盐、改造“二流子”、兴办商业、机关生产,样样都名列前茅;征粮、征兵、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贡献突出。大生产运动期间,华池涌现了包括李丕福、高柏祥在内的模范干部,也出现了一大批如张振财、李湖等富有说服力的劳动模范。同时,也为党的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
★冯建玫
①《华池县志》:华池县志编写领导小组,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②《华池县志》:华池县志编写领导小组,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③《华池农户计划是怎样做的》,《解放日报》1942年2月28日第4版。
④《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辑,国家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274页。
⑤《华池的农业生产》,《解放日报》1943年4月15日第2版。
⑥《华池县的吴满有》,《解放日报》1942年8月24日第2版。
⑦《华池二流子改悔——白三已开荒一亩》,《解放日报》1943年4月18日第2版。
⑧《华池二流子转变》:《解放日报》1943年5月18日第2版。
⑨龙学孝:《模范县长李丕福》,载《发展》,1994年第4期。
⑩《华池发放农贷,春耕普遍开始》,《解放日报》1942年3月23日第2版。
(11)《华池的农业生产》,《解放日报》1943年4月15日第2版。
(12)华池县志编写领导小组:《华池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6页。
(13)《华池党政干部拟定家庭生产计划》,《解放日报》1943年3月27日第2版。
(14)华池县志编写领导小组:《华池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6页。
联系群众的楷模——毛泽东题词表彰的22位生产英雄/陈燕楠主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