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添动能以“三乡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1-07-21 浏览量:
今年以来,西宁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围绕深入实施“三乡工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感恩奋进,拼搏赶超,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以上率下,促重心下移乡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建立“三乡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三乡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印发《西宁市实施“三乡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西宁市2021年推进“三乡工程”重点任务清单》《西宁市“三乡工程”推进落实工作机制》,出台30条支持“三乡工程”措施,对推进“三乡工程”各项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印发了《关于做好“三乡工程”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的通知》,建立了西宁市“三乡工程”项目库。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实施“三乡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征集意见建议26条。对全市912个村的集体经济运行现状进行排查,按照一、二、三类村的标准进行分类排序,明确了2021年全市所有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督促7个县区编制县域发展规划,50个乡镇和917个村全部制定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镇实施方案、村级行动计划,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县区直单位、乡镇街道干部、第一书记“四联一”帮扶机制,集中攻坚帮扶24个集体经济难点村。探索建立县区及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推进“三乡工程”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落实“三乡工程”纳入各级党政部门绩效考核,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清单,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乡村振兴。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各方联动,促资源下沉乡村。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严格按照重点任务清单要求,聚焦本辖区、本领域重点任务,在需求处着手,精准对接,下沉资源,加大资金、人才、信息服务等政策服务,推动“三乡工程”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加快推进“三乡工程”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已完成平台建设方案初步设计。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承包地流转面积较去年增加6.01万亩。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严格落实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保障要求,审批2个新村建设项目、1个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方案,处置完成批而未供土地5922.7亩,并在村庄规划中预留了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完成西宁市蔬菜科技园建设项目、大通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西宁市黄河流域(湟水河)高原蔬菜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办、省农担西宁分公司、西宁农商银行组织召开“三乡工程”暨“扶社贷”推介会,截至目前共发放“扶社贷”资金22笔贷款1840万元。市信保集团发放“金穗服务惠万家”担保贷款357笔1.5亿元。
畅通创新创业渠道,盘活资源,促人才奔赴乡村。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强化经营主体培育,优化回乡置业创业环境,吸引能人回乡创业发展。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市90个村开展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开展湟源县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鼓励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吸引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创业团队到乡村投资兴业,实现农村闲置资源资本化。加快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创建,支持农村“星创天地”、众创空间建设,为农村创业创新提供培训见习、孵化服务,打造园区引领、三产融合发展的农村双创模式。鼓励引导回乡下乡人员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利用乡村资源和要素方面优势,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创业就业。加强创业创新导师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湟源县、城北区开展“寻找乡贤能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建立乡贤名册,从文化、资金、资源等多渠道吸引能人返乡,文化名人井石、董万基等参与指导湟源县乡村振兴。湟中区1100多名能人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农资配送、林下经济等产业,促进转移农村劳动力83.05万人次。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促企业投身乡村。持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深度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吸引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36项,今年一季度高原特色生物加工增加值增长9.1%。市科技局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投入与创新应用,组织申报青稞深加工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农业领域科技项目36项。市供销联社启动3个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及3个基层社改造提升工程,举办青海·西宁绿色有机中藏药材产业产销对接暨座谈研讨会,组织20家收购企业与种植合作社进行产销对接,达成中藏药材收购意向1.4万吨。市商务局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程和提质增效工程,建成县级服务中心3个、乡镇中心站点42个、村级服务站316个,农产品上线累计交易额达9281.59万元。湟源县举办企业兴乡推介会,签约合作项目7个,意向投资1.3亿。湟中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大与市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引进农业企业40家。城北区成立全域联动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引进青海康迪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打造河湟民俗文化藏式风情旅游小镇,引进青海小莓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以生产优质无土草莓为主,集休闲观光、鲜果采摘、线上线下、草莓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城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城东区积极引导青海江河淀粉有限公司与韵家口镇泮子山村委达成8个岗位近60人的用工协议。
着力丰富旅游要素,打造品牌,促市民“打卡”乡村。打造湟中区西纳川休闲农业、大通县朔北乡窎沟民俗文化和湟源县历史文化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举办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节,扩大影响力和带动效应。持续推进8个省级、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实施4个美丽城镇建设及88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启动11013户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建设,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工作,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河湟田源”西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湟中区以打造黄河上游河湟文化旅游产业为契机,确定“一核两群七区九点”全域旅游发展布局,被列入首批青海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积极打造“河湟精品民宿”品牌,加快特色文化旅游民宿发展,举办西宁市“市民下乡”文旅活动启动仪式,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带动效应,实施乡村旅游项目14个。全市乡村旅游景区及接待点预计上半年接待游客490万人次,旅游收入1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