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人才工作中的五个关系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19-01-10    浏览量:

  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建军强调,“要坚持投资于人,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服务环境。”新时代青海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眼于“高精尖缺”,坚持需求导向,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队伍建设和环境优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这几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富有本地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

  把准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的协同关系。宏观调控是各级党委政府通过一定手段对本地区人才结构和流进流出进行统筹谋划,市场配置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人才调控和市场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质量。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方向路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充分尊重市场调节,确保本地区人才调控符合全省市场配置的需要。

  把准环境优化和队伍建设的互促关系。人才环境建设要突出政治引领、政治吸纳,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有开放包容、资源共享的人才环境支持,两者互促互融,保证人才政策在各地区落地见效。鉴于省情实际,青海既要抓好创新举措,创建人才队伍建设品牌,深入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青海学者计划”“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等项目。又要从严落实好“一把手”抓、抓“一把手”责任制、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专家休假疗养制等制度,同时健全服务保障机制,确保人才环境建设和队伍建设互促互进,切实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把准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融合关系。对于人才发展工作,体制改革是重要举措,要深入探索以青海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奋斗精神、创造活力、建设新青海的热情激发出来。要牢固树立基层导向,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依托“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对口援青平台、“京青专家服务活动”等工作,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完善好人才基层服务锻炼、兼职、保障等配套制度,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和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在青海落地见效。

  把准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共育关系。要积极构建共享人才格局,注重培养土生土长、热爱家乡、扎根高原的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聪明才智。要培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树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发掘和培养本土人才放到服务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高度,大胆用活地方人才政策,精准培育一批本土人才;把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放到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度,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良好格局,让引进人才发挥最大优势。同时,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人才教育培训、人才激励奖惩、创新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等保障性机制,让各类人才全心全意地为本地区服务。

  把准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互通关系。吸引人才不能盲目,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各地各部门实际出发,不能单纯以物质条件吸引人才。要推进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活动,增强各类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要加大在广大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伟大事业中来;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解决“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现象。同时,各地各部门要服务好人才,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