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党史】焦裕禄精神薪火相传——吕春香作品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1-09-27    浏览量:


给党说句心里话

  重读党史,我总能感受到共产党人身上散发的“光”和“热”。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始终冲锋在前,甘于奉献。李大钊、杨靖宇、董存瑞、焦裕禄……他们如青松,如灯塔,引我前行,催我奋进。

江南点评

  吐字清晰,讲述流畅自然,语气语调处理得当,不足之处是断句节奏需加强练习,部分后鼻音发音不够准确。

焦裕禄精神薪火相传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感慨万千,提笔写下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焦裕禄,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是什么力量,让这位县委书记的事迹历经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岁月转换,依然烙下不朽的精神年轮?又是什么原因,让人民对他的呼唤不曾停止,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精神大力倡导?

  焦裕禄,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淌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送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长途跋涉,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在心里、在脑海里,他装着的都是人民,都是人民的安危,都是人民的幸福。人民不会忘记,人民对他的呼唤不曾停止。

  就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就让我们再一次向这位“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致以我们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