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党史】《巍巍六连传星火 革命精神树丰碑》——马佐琴作品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0-08-19    浏览量:

诵读人:马佐琴,来自湟中县融媒体中心。

诵读感言

  我诵读的是人民网—共产党员新闻网采编自《海南日报》的关于六连岭的文章。学好党的历史,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完成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壮大党的胜利成果。拂去历史的烽烟,六连岭依然巍巍耸立……

背景知识

  六连岭位于万宁市东北部和乐镇六连村,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海南坚持对敌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从1927年创建革命根据地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在长达23年“红旗不倒”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万宁有2000余名革命先辈和群众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泣鬼神、撼天地的英雄壮歌。1957年,国家领导人朱德来海南视察工作时,曾为六连岭革命根据地题诗,“六连岭上现彩云,竖起红旗革命军。二十余年游击战,海南人民树功勋”,充分肯定了六连岭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海南人民的历史功勋。

江南点评

  吐字清晰准确,情绪饱满,讲述流畅,感情充沛。


万宁六连岭烈士陵园纪念碑 来源:南国都市报 摄影:骆云飞

5月的六连岭,翠色满目,丘壑纵横,六峰相连,逶迤腾浪。

  这也是座被赤色浸润血脉深处的“红色”山脉——六连岭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创建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始终是红色天地,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行走在六连岭革命根据地,“翻阅”这部催人奋进的红色经典,历史的回声仿佛就在耳畔。

  1927年4月22日,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3日,中共万宁县党部委、县农会以“野外演习”为名,夜里率领礼纪、万城、龙滚等农训所近200名学员撤出县城,到六连岭下的军寮村驻营,保存革命力量,建立了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人民武装斗争,实现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战略大转移,也点亮了六连岭上从未熄灭过的革命火种。

  六连岭上留存着不少红色遗址。在深山林密的六连岭半山腰,有很多石洞,这些石洞大小不一,大的可容纳300人,小的可容十多人,当年红军战士就住在石洞中。山势险峻的六连岭高处还有个石洞,是当年缺盐少药都难不倒的红军医院。从石洞出口朝西北方向走出,经过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就是当年的红军操场。革命战士们在六连岭还创立了列宁学校、军械厂。透过这些红色遗迹,我们得以窥见琼崖红军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顽强抵抗,和敌人殊死战斗。

  1928年,六连岭革命根据地面临反动派大规模进攻和“围剿”,他们修炮楼、砍山林,用尽各种方法试图扑灭六连岭上的红色火种。留守在红军洞里的红军们只得靠下山沟摸鱼虾、上山掏鸟窝或摘野菜充饥,过着大地当床、明月为灯、树叶为被、野果充饥的原始人生活。许多红军战士死去,到1929年夏,六连岭上的红军战士只剩下27人,但他们仍然坚持战斗,为琼崖革命保存了胜利的火种。

  在革命斗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六连岭下的革命群众以放牛、砍柴为掩饰,偷偷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把米、盐、药品送上山,给予在六连岭坚持斗争的红军物质与精神支持,共同谱写了“山不藏人,人藏人”的革命赞歌。时至今日,六连岭脚下的老区居民还传颂着“六连岭精神”——红军战士白天与敌人激战,晚上绕过敌人炮楼到山下找粮食,筹粮的同志牺牲了,山上的战士却没有一个人动摇投敌,大家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宁做敌人刀下鬼,不做叛徒跪着生。

  现如今,革命战士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已立起丰碑。通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珍贵资料图片,一尊尊逼真的人物雕像,为人们还原那段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

  拂去历史的烽烟,六连岭依然苍翠挺拔。血与火锤炼的“六连岭精神”,随着温煦的山风,拂过万宁大地,带领广阔大地上的群众奔向自由的新天地。正如朱德同志在六连岭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所题,“六连岭上现彩云,竖起红旗革命军。二十余年游击战,海南人民树功勋。”六连岭,已然是海南人民的一块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