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党史】把爱的种子播撒在祖国雪域高原 ——苏美雅作品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0-07-01    浏览量:

诵读人:苏美雅,城北区文化馆工作人员。我诵读的作品来自教育部门户网站。

背景知识

  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是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019年9月,钟扬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江南点评

  字正腔圆,声音饱满,从容端正,富有感染力。(PS:本音频作品将于7月3日星期五在FM95.6夏都好声音中播出,敬请各位关注聆听。)


  钟扬扎根中国的大地,是不忘初心的追梦人,是耸立在雪域高原的精神坐标,是播种未来的时代先锋。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7年9月25日因车祸不幸去世。他连续援藏16年,在野外收集上千种植物4000多万颗种子,用心培育大批优秀学子……在53岁的人生旅程中,留下太多不平凡的足迹。

  钟扬虽然离去,但他的事迹依然被传颂。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钟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的心中有许多梦想:查清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的家底,为人类留下宝贵财富;让上海的海滩也能长出大片大片繁盛的红树林;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为了这些梦想,他对科研、育人和生态保护痴情付出,却把个人名利看得很淡。

  上世纪90年代初,钟扬与妻子张晓艳赴美国做访问学者和留学。当时选择回国的人并不多,但钟扬从来没有纠结过这个问题。回国时,他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了计算机、复印机,以方便他工作。

  2000年,钟扬放弃了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的岗位,到复旦大学做一名普通教授。那时他已“官至副厅级”,但他并没有把官位和职位看得很重。

  到复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后,钟扬和几位老师一起承担起重建生态学科的使命。他越来越意识到,许多物种在消失,保存种质资源已经成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对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都意义非凡。

  经过大量细致的文献调研和实地野外考察,钟扬发现西藏独有的植物资源未受足够重视,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也缺少西藏地区植物的影子。

  从2001年起,钟扬坚持10年自主进藏开展科研,此后更连续成为中组部第六、七、八3批援藏干部。十几年来,钟扬在雪域高原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他始终坚信:“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裨益。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

  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则要100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在双胞胎儿子幼时的记忆中,钟扬是个“不靠谱的爸爸”,因为他每次答应要一起出去玩,事到临头总是被冲掉。学生有事情,出于行政职务需要,或者西藏同事有需求,钟扬总是放下与孩子一起玩的约定,去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钟扬的追求里始终是人类、是国家,是科学、是教育。他的追求里有无数的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钟扬曾多次提到,56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我有一个梦想,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钟扬如此总结自己十几年的援藏工作:“我在西藏干了3件事:为国家和上海的种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他们可以储存上百年;培养了一批藏族科研人才,我培养的第一个藏族植物学博士,已经成为了教授;为西藏大学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希望打造一种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

  一个人成绩的取得固然与天分有关,更重要的是持久勤奋的付出。钟扬就是这样。钟扬走了,种子还在。他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热爱,依然在悄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