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70年代上半期中国对外关系的突破性发展
1974
来源: 日期:2021-04-09 浏览量:
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20世纪70年代。世界风云急剧变化,出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我国应采取什么外交策略呢?
毛泽东主席在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毛泽东主席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这个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同年4月,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并于10日在大会上发言,阐述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说明我国对外政策,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
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指明:苏、美两霸是第一世界,它们互相争夺世界霸权。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已经由当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坚持反帝反霸的社会主义国家一道,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成为第三世界中不可动摇的力量。在上述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西德、日本等是第二世界,它们具有两面性,是第三世界在反霸斗争中可以争取或联合的力量。
毛泽东主席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正确战略,为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和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苏美两霸和它们的战争政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是我国当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邓小平在联大阐述“三世界”理论
1974年4月,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决定召开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中国政府决定派代表团前往参加。这是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后首次派遣高级代表团出席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必须派出在外交和国际经验上卓有声望的人来率团参加。由谁担任代表团团长,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还是进行过一番争论的。当时,周恩来总理身染重病,不宜远行。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虽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但他还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江青极力反对他率团出席。最后,还是毛泽东点了邓小平的将,由邓小平担任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4月6日,周恩来破例率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界群众四千余人,在北京机场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为邓小平和全体团员送行。
与此同时,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代表团的到来。西方的政治家们纷纷猜测,邓小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4月10日下午,在一片关注的气氛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政府副总理邓小平健步走上联合国大会讲台,从容老练地摊开讲稿,面对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和众多的记者,开始了他明快的发言。
邓小平精辟地阐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说: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也就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应当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各国的事务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发展中国家人民有权自行选择和决定他们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
邓小平还庄严声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邓小平长达数小时的发言震动了整个会场,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称赞。发言结束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与邓小平握手致意。世界各大报纸和电台也纷纷报道邓小平的发言。中国政府的外交影响又一次震动了全世界。
邓小平在这次联大特别会议期间所表现出的卓越外交才能为世界所瞩目。
4月14日,担任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美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基辛格举行宴会,邀请邓小平参加。在这次宴会上,他们第一次相识,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10多年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