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五年青海成就满满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日期:2022-05-26 浏览量:
5月24日,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青海省纪委监委、青海省委组织部、青海省委统战部、青海省发展改革委、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及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党代表作新闻发布,详细介绍青海过去五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产业“四地”建设、国家公园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
青海从严治党群众满意度达到94.6%
发布人:党代表,青海省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田奎
田奎
群众利益大于天,“蝇贪”“蚁贪”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如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你好,我是虎台街道派出的廉情监督员,我看一下你们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支出情况。”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虎台街道聘请10名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群众代表担任街道廉情监督员,截至2021年底,街道廉情监督员已向街道反馈各类问题20余个。
“社会测评显示,五年来群众对青海省从严治党的满意度提高了4.2个百分点,达到94.6%。”党代表,青海省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田奎介绍道。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监督作用,是青海省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发布会上,田奎从政治监督、反腐败斗争、党风党政、全面从严治党、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六个方面介绍了青海省纪检监察部门近五年来的工作成果。
其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方面,共查处脱贫攻坚领域违纪违法案件744件,处分处理2729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670起、2183人。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787起,处分处理4386人。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政法干警违纪违法案件898起,处分处理1238人,移送司法机关56人。
五年来青海全省发展党员73729名
发布人:党代表,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务国强
务国强
“当我们甘于平凡的把每一个环节都尽力做到最好的时候,也是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作为2017年青海省选调生之一,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的马燕萍回忆到,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寻找初心,是她作为选调生的“第一课”。
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青海省委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事业发展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近年来招录的选调生90%以上充实到基层一线。”党代表,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务国强在发布会上说。
五年来,青海省委突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两个维护”思想根基不断夯实;坚持政治标准、锻造骨干队伍,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聚焦政治功能、建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注重政治引领、加强人才引育,广大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其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开展了对全省1.9万个党(总)支部进行全覆盖考核评估;高质量完成全省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4项补贴”的年度报酬体系和城市社区工作者3岗17级报酬体系等多项工作;加强党员队伍管理,5年来全省发展党员73729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抗震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奋勇争先、冲锋在前,充分彰显了党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富有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目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50.09万人。
举全省之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
发布人:党代表,青海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青海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伯林
刘伯林
达娃一家在可可西里边缘地带以放牧为生,由于交通不便,生活过得比较困窘,经常为必需生活用品的短缺而发愁。了解情况的中国邮政集团格尔木市分公司投递员葛军经常帮达娃一家在格尔木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帮他咨询党和政府关于牧区发展的政策,帮他购买科学养畜方面的书……葛军和沿线的少数民族牧民成了好朋友、好兄弟。
青海省民族众多,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青海省颁布《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把民族团结、干部教育、学生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建设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扎实推进创建“十进”活动……发布会上,党代表,青海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青海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伯林发布了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全省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在全国率先成为所有市州和70%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省,中央办公厅通报推广青海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具体表现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机制创新牵引工作高位推进;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四方面。
青海省第十四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在前列”的战略部署,刘伯林表示,将以全面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为目标,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履职尽责,扎扎实实推动新时代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人民大团结。
“四地”建设全面起势 前景可期无限光明
发布人:党代表,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张纳军
张纳军
2020年12月30日,一条全长1563公里、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投运,从那天起,河南不少家庭用上了来自青海的绿色电能。青海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路上行稳致远。
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统称为产业“四地”,青海省委省政府高站位谋划、高起点部署、高标准推进,“四地”建设全面起势。发布会上,党代表,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纳军介绍了产业“四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
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方面,2021年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331亿元,盐湖产值快速提升;稳步推进青海大学“两平台一学院两中心”建设盐湖资源分离提取基础研究平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化技术平台等一批创新型技术平台,产业支撑更加有力;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等技术日趋成熟。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黄河上游水电基地等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985万千瓦、1128万千瓦,清洁比例稳步提升;世界最大规模的21台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全面建成,外送能力持续增强;水光互补等项目填补相关领域空白,技术创新实现突破;郭隆至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等一批项目推进,惠民质量逐步提高。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方面,打造青藏、青川、青新、青甘区域生态旅游大环线,推出三江源、黄河等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供给不断丰富;加快构建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旅游业体系,产业加速升级;颁布《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批,文旅融合发展;举办冬春季文化旅游惠民等系列活动1500余项,“大美青海、生态旅游”品牌走向世界,品牌效益日益扩大。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方面,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持续拓展,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做优做强产业,增加有效供给,绿色有机农牧业取得新成效。
青海省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布人:党代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静宇
高静宇
绿色是青海的底色,是最靓的幸福色。普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全省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2021年全省林草产业达394亿元……发布会上,党代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静宇就青海省国家公园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作了介绍。
青海在全国率先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圆满完成三江源和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成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青海湖国家公园已正式纳入国家创建规划,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正扎实推进,在打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目前,青海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8.42%,全省64.3%的湿地、30.7%的森林、85%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青海方案”,贡献了“青海智慧”,国家公园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青海将继续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保护地体系,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狠抓落实,奋发有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实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目标,为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作出新贡献。
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人:党代表,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谢宝恩
谢宝恩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基层治理显著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发布会上,党代表,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宝恩介绍了青海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就和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展情况。
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196元增加到2020年的10504元,年均增长36.8%,“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30.2万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客车通达率达100%,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乡村治理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持续提高,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在全国率先开展“精神脱贫”,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识显著增强。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青海衔接实现平稳有序、脱贫成果全面巩固、聚焦重点推动工作、协作帮扶开创新局、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牵引,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衔接工作上,青海省各级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调整加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新一轮向1716个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5221人,有效衔接工作力量全面加强、工作体系更加顺畅。保持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低保、困难救助、公益性岗位等普惠性政策连续稳定,主要帮扶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实现了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实招”“硬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发布人:党代表,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刘翠青
刘翠青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党委下设6个楼院党支部,共有党员767名;1家“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9人。发布会上,党代表,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翠青介绍了通过建立健全“导”“联”“统”“网”格局,完善“党建+”社会治理体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民办实事的相关情况。
建立完善“导”的框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利用报告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各种载体和平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身边、深入群众心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建立完善“联”的体系,及时成立党建联盟,以“五融五筑和睦家”品牌建设为牵引,将辖区内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党组织联系在一起,不断完善“支部携手共建”“成员轮值+”等机制,形成了大党建体系。
建立完善“统”的格局,全面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创新建立辖区“资源库”和群众“需求库”,打造了“15分钟党建服务圈”,用好用活2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工会“群众之家”经费10万元,从阵地资源、人才资源、服务资源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
建立完善“网”的阵地,依托网格化管理的优势,经常性开展走访,记录走访日志,按照“特急处理”“紧急处理”“常规处理”三类对群众需求进行分类,建立清单对账销号。
针对辖区老年人日益增多,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实际,在服务老年人方面,社区坚持做到让老年人吃饭放心、让老年人活动开心、让老年人办事舒心、让老年人生活安心,采取了不少“实招”“硬招”。
下一步,文亭巷社区将第一时间贯彻落实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高品位,持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切实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前、作表率,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