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十载 硕果累累 蔚然成风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年综述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2-05-25    浏览量:


  从2012年到2022年,10年众志成城,10年披荆斩棘,“粉笔黑板”向“智慧教学”转型,见证了中区教育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义教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精进了中区教育发展质量提档升级。这10年,是砥砺前行的10年,是艰苦奋斗的10年,是开拓创新的10年,1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保证。

  这十年,城中区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教育发展之路,均衡优化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国家级节约型机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优秀组织单位、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省学前教育发展先进区、青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确立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红烛先锋341”党建品牌获教育部党建思政优秀案例,《团队链动探寻2.0项目智点链路》等多个项目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和示范案例。十年来,实现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十年间,党建思政领航接续前行

  这十年,城中区教育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组织建设、人才培育日就月将,教育系统所有党支部组织体系建设达标率100%,现有省级特级、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350余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以党的教育方针铸牢教育根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筑牢思想根基,发挥“红核”能量。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品牌。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深挖各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与精神元素,形成思政教育中区模式。城中区《全员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共同体》获批国家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此项目是青海省唯一一个上榜项目。

  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办学实践。巩固提升“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抓紧补齐学校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各项短板。持续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党建工作的分类精准指导,推动“两个全覆盖”巩固提升。健全学校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夯实学校党组织基础建设。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再提升。

  坚持党管人才培育“红专”师资。持续深化拓展“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延伸项目内涵,拓展创新育人途径。扎实推进党组织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推进骨干教师发展成党员、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统筹推进“卓越校长锻造工程”“中层拔节工程”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全域上下对新思想、新要求、新理念的内化同化,收到思想教育与技能提升的双重效果。依托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高端人才3名,培养人才1名,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培养人才1名。

  十年间,教育公平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这十年,是城中区基础教育环境大幅改善的十年。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特别是持续加大教育投资,新建改建各类学校17所,建成校舍12.31万平方米,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0500个,累计完成教育投资达30亿元,为历史上投资最多、建校最多的时期,大班额占比由23.3%降至1.8%。

  系统谋划,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回应人民期待。先后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学校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信息化项目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实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全覆盖,图书及各类教育教学器材设备全部达到基本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正在逐步实现。2020年,城中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抓住关键,优化资源配置,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牢牢把握公益普惠方向,实施香格里拉幼儿园、清水锦苑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增加学位562个,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到90%以上。2020年,城中区被评为全省首批学前教育先进区县。实施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沈家寨小学改扩建等项目,计划实施北大街小学改扩建和新建春晖小学等项目,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

  齐心协力,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幸福感。不断优化、简化特殊群体子女入学条件和办理手续,消除后顾之忧。目前,全区共有省内外随迁子女8048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37.3%,解决军人子女入学150余人。同时,为支持辖区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园区职工子女入学百余人。通过“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入学”和“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依法保障辖区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真正把党的教育惠民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实施“烛芯护航”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人才队伍培养项目,推动中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迈上专业化道路,更好地将家庭、学校、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真正做到教育暖心“一个都不能少”。

  十年间,教育改革成果日益丰硕

  这十年,城中区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在“五育并举”、减负提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2021年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坚持“五育并举”,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课堂教学+课后活动+高水平竞赛”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特色活动和高水平运动社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和发展,营造浓厚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氛围,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以特色学科工作室为聚焦点,以“美林教室”为美育集合体,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目前已建成十余个特色工作室。探索城中区劳动教育新模式,确定主体化推进劳动教育策略,制定“三+二”劳动教育体系,实施“个十百千万”劳动教育项目。同时,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教育资源和价值,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探索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教学模式。

  落实“双减”政策,减负提质成效凸显。大力推动校内“减负”,通过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开展了一场“作业攻坚战”,努力设计好每一份作业,使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作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推行课后服务,鼓励学校推行“一校一方案”“一生一个案”“一人一课表”策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做优“两段式”服务。区属各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开展阅读、科普、体育、艺术、劳动技能等活动,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西关街小学和逸夫小学被确定为全省课后服务样板校创建单位。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大幅压减校外学科类培训。同时,作为城中区唯一一所公办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城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投入运行,开设书法、绘画、球类等四大类17门课程,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消除家长后顾之忧。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人民满意是办好教育的最高标准,城中区将以更加精准的政策、更加扎实的行动、更加有效的保障,努力打造基础教育核心区,以扎实有效的教育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中区教育的新期待、新需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