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生有: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来源:青海党建    日期:2022-10-19    浏览量:

在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培育基地内,张锦梅在查看丁香生长情况(9月14日摄)。

  “东达东达,不是霜冻就是雹打”,这是过去东达村留给人们的印象。地处青海湖东缘的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高寒干燥、地瘠民贫,恶劣的地区条件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群众靠天吃饭,村庄面貌落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外村姑娘都不愿嫁进来。

  面对这样的困境,牛生有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有多么贫瘠,他明白光靠土地很难改变乡亲们艰辛的生活。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努力找出路,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2014年,牛生有当选为东达村党支部书记,乡亲们期望他带领大伙尽快富起来。

  村庄富不富,关健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健看支书。为团结群众、寻找出路,牛生有先从加强党支部建设入手,探索推出“党员好事坏事计分制”“六小化解法”等有益做法,将党员参与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展现出“支部带动引领、党员示范先行、群众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增强,真正成为了带领全村各项工作发展的战斗堡垒,2016年和2021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建强,发展就快。近年来,牛生有始终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精准扶贫启动后,他带领村“两委”成员遍访全村农户,深入宣讲精准扶贫政策,仔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住房、人口、耕地、产业等情况,哪家有几亩地,哪家孩子上几年级,哪家老人多大年龄……都一一装在他的心里。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确定以后,他马不停蹄地与驻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一道为他们做计划、定项目,讲政策、做培训,整日忙得都不着家,短短几年时间头发都花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东达村终于在2017年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牛生有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东达村是个半农半牧村,养殖业一直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为改变村集体经济单一的状况,牛生有提出了“东达要发展,念好种养经”的工作思路。村民传统的散养模式经济效益低、养殖环境差,针对这一问题,他打算修建集中养殖大棚,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实施规模养殖。说干就干,他相继组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征求意见,结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有了村民的支持,他的干劲更大了,他带头做规划、跑项目,资金不到位,就动员村里能人垫资修建,不到一年时间,养殖小区建成使用,20幢大棚拔地而起。他还引导贫困户发展养殖,使全村规模养殖户达到67家,户均收入达8000余元。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后,养殖规模扩大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庄环境也变好了。

  养殖业有了起色后,他又提出借鉴邻村做法,将全村3890亩土地交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托管种植,种地的事交给合作社,村民到了年底分红,腾出手来搞养殖、外出务工,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得到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很快,村集体专业合作社与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把全村耕地交给了合作社经营。2019年底村民第一次分了红,每亩平均分红300余元,有些生活困难群众长期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务工,每户年收入达1.2万元,大家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挣到这么多钱,这样的好事做梦都不敢想。”经过三年运行,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托管经营土地,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道路的做法,拓宽了村民的发展渠道,实现了个人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双赢目标。2021年,东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成为全县响当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牛生有的带领下,如今的东达村“推了土墙建砖墙,盖了瓦房娶新娘”。村民腰包鼓起来了,集体产业搞活了,村庄环境变美了,人心也更齐了,一派欣欣向荣、繁荣发展的景象。看着日新月异的东达村,牛生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下一步,东达村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围绕一个中心、沿着两轴、五个片区的“125”发展目标,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力争上游,打造红色东达(党建强)、绿色东达(生态好)、蓝色东达(治安稳)、金色东达(产业优)、五彩东达(文明兴),真正让村民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有甜头,展现“欢乐祥和、兴盛昌达”的五彩缤纷新东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