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落实“三头” 迎检不再“背诵”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7-09-24 浏览量:
在新疆广阔的农牧区,随处可见与农民兄弟一起挽起袖子收庄稼、坐在炕头聊家常的干部,这是新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身影。2014年新疆开启新时期大规模干部驻村活动。3年多来,27万名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倾听群众意见,落实惠民政策,建强基层组织。如今,广大农牧区人心齐了、钱包鼓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则题为《聚村头 进地头 坐炕头》的报道,详细地介绍了新疆干部驻村活动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效,给脱贫攻坚中的驻村工作提供了现实版的“工作指南”。村头、地头、炕头是驻村干部的办公室,收庄稼、聊家常是驻村干部的工作内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是驻村干部工作的目标。这里的“三头”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工作,是与百姓心贴心的工作。作为驻村干部,只要把这“三头”行动落到了实处,还愁百姓不“买账”,还愁群众不齐心吗?
当前这场规模空前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拿出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与老百姓结穷亲,长时间奋战在田间地头。特别是各级选派到贫困村扛起脱贫大旗的“第一书记”,更是鏖战村野,连那些看家的狗都不会咬了。那些“狗不咬”的第一书记,连狗都对他都熟悉了,何况人乎?有人认为,“第一书记”就是颗“过天星”,干两年一拍屁股走了就是,至于脱贫是否“兜底”,就与他无关了。其实不然,无论是“第一书记”还是驻村干部,没有点民生情怀肯定是干不好工作的。
说到这里的“三头”和“狗不咬”,就联想到了曾在媒体上看过的一些另类报道来。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上级对于脱贫攻坚的突击检查,要求具体的帮扶责任人要去“教会”帮扶对象,诸如第一书记是谁?驻村干部是谁?农技员是谁?帮扶人是谁?……这一系列的问题要像小学生背诵课文一样背熟,在检查组面前才能“顺利应答”。说实话,对于乡村那些与驻村干部们一直没有见过或见面次数太少的老人家,怎么会“背诵”出领导干部的名字呀!如此的要求,真的有些为难我们的贫困户了。
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的驻村干部们都能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那还用得着去“教”,去“背”吗?当然,这里的“三头”也不是“点到为止”,如果每次入村,仅限于在这“三头”走走看看、说说聊聊,没有办多少实事,没有让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即使和百姓熟络得“狗不咬”了,依然不能说就是合格的驻村干部。为此,新疆的模式值得借鉴。他们做实民生工程、转变干部作风、拓宽致富渠道,继而增强地方发展的“造血”功能,让百姓在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前提下脱贫,那才是“真脱贫”。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来到村头、地头、炕头,怎么能说自己驻了村?怎么能让百姓记住你?那洋洋洒洒的脱贫心得、总结怎么写得出来?驻村干部,不妨“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多到田间地头走走,感受淳朴民风,呼吸清新空气,嗅出泥土清香……这样,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驻村干部们,关注“三头”,落实“三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赢得民心,脱贫就不再是“资料”,迎检也不再是“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