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四重意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18-03-23 浏览量: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多次对这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实行了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再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改革路径。在认真总结改革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新修改的宪法中设专节规定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重要内容,并将审议通过监察法,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上升为宪法和法律规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及其立法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的根本目的:
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推进各领域改革,包括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都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毒瘤”。坚定不移反腐败,关乎人心向背,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性复杂性,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使命担当,重拳反腐、重典治弊,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坚决整治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长期执政威胁最大的腐败问题,清除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隐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防治腐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党的十九大郑重告诫全党,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反腐败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作出反腐败斗争的科学决策部署,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化标本兼治;也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增强全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政治自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领导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6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审议通过改革和试点方案,对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7·26”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将“党统一指挥”作为构建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的新的国家监督体系的第一位要求。党中央确定的改革试点方案,始终强调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要求各级党组织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作为改革顺利开展的最根本保证。综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过程,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再通过修改宪法和制定监察法予以确认和规范,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就,都是坚持党中央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结果。
全新国家监察体系有利于不断强化党和国家监督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生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体制机制存在漏洞,必须坚持以改革思路推进工作,加强制度创新。”长期以来,反腐败体制机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监察覆盖面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削弱了反腐败斗争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就是要把分散的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机构和检察机关的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工作力量整合起来,把反腐败资源集中起来,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作为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构建新的国家监察体系,攥指成拳,形成合力,是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重大制度设计,有利于不断提高和强化党和国家的监督效能。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把纪检监察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从组织形式、职能定位、决策程序上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加以具体化,决策指挥、资源力量、措施手段更加集中统一,党领导的反腐败工作体系更加科学完备。
改革的制度意义:
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积极稳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的国家监察机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产物,是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硕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为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和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需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党特别重视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措施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鼓励支持地方、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加深对改革规律的认识。通过上下联动、持续发力的改革,有效解决了现有监察体制机制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了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建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受其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同级人大产生,对同级人大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受其监督,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察体系。
改革在法治下推进,法治在改革中完善。改革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始终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保障改革,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专门作出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明确试点范围、内容和要求,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相关法律条款,赋予试点工作相应的合法性,保证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在改革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完成了宪法部分内容的修改,将审议通过监察法,在明确监察机关宪法法律地位的同时,规定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领导体制、工作原则和工作方针、监察机关的产生、监察范围,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严格规范监察程序,确立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措施等,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形成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法治难题,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充分的法理支撑,彰显了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自信,确保了反腐败斗争在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上行稳致远。
探索我们党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紧盯重点问题线索、重点部门、重点岗位,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不能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着力探索一条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监督体系。党推进各个方面的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我们党在执政兴国、治国理政方面要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同时强化制度的全面有效实施,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坚强领导和良好治理,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行国家监察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有利于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监督体系,提升党和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的现实意义:
有效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保证党纪国法得到一体遵循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需要监督。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治本之策在于对权力实施全面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就是要织牢织密制度的笼子,消除监督的死角和空白,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切实防止权力蜕化异化。
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国家监察全覆盖。我们党长期执政、全面领导,制度优势已经充分彰显。面对现实风险挑战,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根本要靠强化自我监督,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以探索出一条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利剑威力显现,派驻探头不断擦亮,党内监督力度空前加强,率先实现了全覆盖。与此同时,现有行政监察与党内监督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行政监察机关,监察对象只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难以覆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以及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这就迫切要求完善监督制度,从顶层设计入手,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加快形成监察全覆盖的国家监督体系。
监察全覆盖促进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是一体两面,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1993年1月,党中央决定中央纪委与监察部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个名称,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两种职能,对党中央全面负责。这次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1993年以来实行的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体制的延续和发展,按照改革蓝图,监察委员会的监察范围扩大到各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消除了以往的监督死角和盲区,实现了全覆盖。这就把执纪与执法贯通起来,保证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无缝衔接、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实现了由监督“狭义政府”到监督“广义政府”的转变,有利于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全面关进制度的笼子。
监察全覆盖推动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深度融合。我们党是有着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我国80%的公务员、95%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只有切实加强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确保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把手中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党和国家的治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严格依规治党,靠严明的党规党纪管党治党;二是全面依法治国,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两个方面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监察全覆盖以后,监察委员会与纪委合署办公代表党和国家统一行使监察权的体制更加顺畅、保障更加有力,可以更好对全体党员和公职人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保证党规国法得到一体遵循。
改革的创新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是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创新发展。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聚焦反腐败斗争现实问题,坚决冲破僵化、封闭、保守的观念束缚,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了国家监察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有力彰显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贯穿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过程。我们党从来就是坚持理论创新、善于理论创新的政党,也是敢于实践创新、善于实践创新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我们党通过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致力于破解防治腐败的千古难题,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集中统一领导,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并把党内监督作为最根本的、第一位的监督;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以及其他监督形式贯通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建设,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让法规制度刚性运行;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规律性认识和创新经验,大大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有原创性贡献。
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制文化的智慧,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这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确立的监察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制文化,是对中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有益借鉴,是对当今时代权力制约形式新的探索。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察机关成为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相并列的独立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这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监察隶属于立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的模式完全不同。我国古代优秀法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民族独特的监察制度传统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自秦朝御史制度,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唐代的发展,至宋元明清时期趋于完备,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独立于行政权的监察体系,对所在时代的政治权力运行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充分挖掘中华法制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同时回应现实要求、反映时代精神,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
中国特色的反腐败实践为世界提供了新经验新方法。腐败是全球性的顽疾,反腐败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不少国家在防治腐败方面都有过一些有益做法,也有着深刻教训,值得认真研究借鉴。但是,各国的政治制度、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不同,反腐败从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不能脱离一国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盲目迷信、照搬照抄外国的制度模式和具体做法。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牢牢立足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现实,立足于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和经验,坚定 “四个自信”,发挥政治优势,构建长效机制,形成监督合力,闯出了一套有效防治腐败的中国制度和中国经验。我们党锐意改革、强力反腐,以雷霆之势横扫贪贿,以霹雳手段打击腐败,“打虎”、“拍蝇”、“猎狐”,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记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世界上一些长期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人,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折服,承认需要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和制度,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理论、实践和制度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正在中国和世界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