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8-05-04    浏览量: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始终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研究者和传播者,是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20年来,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努力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研究者和传播者。5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北大师生应该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对北京大学光荣传统的高度肯定,又对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希望。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李大钊于1918年1月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始于这里。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又在《新青年》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十月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

在李大钊等人的推动下,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邓中夏、罗章龙等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自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和政治系先后开设并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并为北京大学经济学会作“社会主义的将来”讲演、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作“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讲演。这是中国大学里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最早记录。

在李大钊等人的带动下,北京大学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了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都受过李大钊的影响,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党的一大召开前后,全国各地党组织的负责人和党员中有不少是北京大学的师生和校友。此外,北京大学许多学者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比如,许德珩是五四运动中锻炼出来的革命者,他于上世纪30年代将授课讲义整理成《社会学讲话》一书,以讲授历史唯物主义为主要骨架,强调理论与应用的统一。还有一些院系也开设了《社会主义理想及其系统》《马克思学说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马克思和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培养了一批革命者。马克思主义如星火燎原般在全国传播开来。

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北京大学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不断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提供了最强大的思想与理论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转变成为一所社会主义性质的综合性大学,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传播。老一辈学者不仅大量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而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学术研究。比如,马寅初的经济学和人口学研究、翦伯赞的史学研究、冯定的哲学和伦理学研究、江隆基的教育学研究、陈岱孙的经济学研究、陈守一的法学研究、杨晦的文学研究和季羡林的东方学研究等,不仅引领学科发展,而且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许多现当代著名学者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比如,朱光潜直到晚年仍在潜心研究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冯友兰1982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的答词中强调,中国革命胜利后,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张岱年在70多岁高龄时还恳切期盼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在同青年学生谈治学经验时,反复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希望青年学生能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广大知识分子出自理性、发自肺腑、真心诚意,经过反复探求、比较和实践检验之后作出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迎来新的春天,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在原“马列主义教研室”“马列主义研究所”基础上,北京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学科领航计划”,强化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引领。此外,北京大学认真准备、积极开展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出一批国家级精品课,在校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培养并推出一批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发挥着重要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斐然。从编纂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础性工程《马藏》到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从参加创办《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出版“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到启动《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编译工作,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中心。今年初,北京大学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旨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平台。目前,北京大学正在建设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牵头培育 “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还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出《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系列课程,让青年学子们有机会与名师大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交、军队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不仅深受中国学生欢迎,还得到不少留学生的响应。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不断发展、引领未来的。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关乎政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必须继承传统、守住根本,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今年5月5日,北京大学将举办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这将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次盛会。北京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基地,努力培育和发展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特色,打造最有效、最具活力、最有感染力的教育教学模式;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学术阵地,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等重大课题,让学术研究再上“高原”、再起“高峰”;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高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传播中国思想、贡献中国智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北京大学将围绕立德树人加强信仰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滋养和引领青年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