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8-08-07 浏览量: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一论述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审视、理解并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了基本遵循,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回看走过的路:道路自信源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用洋枪大炮击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迷梦。之后,封建统治日益腐化衰败、西方列强大肆入侵,中国迅速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已是积贫积弱之国,随时都有亡国亡族的危险。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但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无论是实施实业救国、改良主义,还是推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都无法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历史与时代呼唤着新的理论武器与社会力量引领中国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彼时的中国各种思潮竞相涌现,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同台共竞。十月革命的胜利,吸引人们将目光与期望投向马克思主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而没有同中华传统文化互相排斥,除了其本身的科学性以外,也源于二者在革命精神、社会理想、价值观念、目标追求上的高度契合。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成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坚定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斗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真正站了起来。面对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同志作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明确要求,指明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人民的前进方向,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2、比较别人的路:道路自信基于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的鲜明对比
众所周知,世界上本不存在适合所有国家、所有民族以及所有发展阶段的一成不变的制度,只有符合本国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以及现阶段国情实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一些西方学者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实践成就,或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这些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面前不攻自破。
西方在批判我国的发展道路之时,不妨先看看自身的发展困境。仅就经济方面而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这场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无法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加以解决,正是这一基本矛盾使得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成为必然。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为邪路所惑、不为老路所蔽,团结一心、直面困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可以自信地宣告:“中国号”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浪前行,驶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彼岸。
3、远眺前行的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只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确定之后,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构建、发展与创新才能有所依附、有所遵循。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的理论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进行新的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坚定道路自信,就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事业。
坚定道路自信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看一个国家的道路通不通、理论对不对、制度行不行、文化好不好,最终必然要落脚到发展成就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再一次有力地证明:基于我国的历史与现实,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制度是可行的、文化是先进的、道路是光明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发展下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我们在新时代取得新成就、实现新作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眼事业发展、着手群众关切,不断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坚定道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