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发展与丰富内涵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8-11-15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特别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温故而知新,要充分理解和认识这一基本方略的创新性,有必要梳理它的来龙去脉,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党对相关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也强调,布尔什维克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其实,无产阶级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因为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就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广大人民。今天,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实际上,早在全民族抗战初期,毛泽东就声明:“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1939年2月,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最早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4年,他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经整理修改后,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成为后来脍炙人口的“老三篇”之一。当时,毛泽东是很自然地讲出来的,甚至预先连草稿都没有。他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只要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在中共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成为我们党的宗旨。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也不行。
实际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蒋介石在1937年的日记中也提到过“为人民服务”,但他并没有把它上升为国民党的宗旨去要求,仅仅是说了一下而已。从他的日记和各种材料,根本看不出他及国民党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相反,蒋介石经常大骂“国人幼稚不驯”,甚至有故意愚弄人民的意味,比如他曾说:“政治家多以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之道运用于无声无臭、不知不觉之中来领导民众。”1946年,主持国民党党务的陈立夫慨叹:“国民党成为不能解决人民问题之党,失去各阶层之广大同情与拥护。既不代表农民,亦不代表工人,又不代表正常之工商,甚至不代表全体官吏,而只代表少数人之利益。”当时《革新》周刊一篇《我们的呼声》中更加形象地描绘了国民党与人民相脱离的情况:“党离党员,党员离党;党离民众,民众离党;上层有党,下层无党;都市有党,乡村无党;做官有党,做事无党;为私有党,为公无党;空谈有党,实行无党;党内有党,党外无党;党的头大,党的脚小;党的名存,党的实亡。”实际上,到1947年蒋介石自己也承认,“国民党当政20年,党政机构只重做官,不注意实行三民主义,对于社会与民众福利毫未着手。”最后,国民党变成了孤家寡人,分崩离析,不得不退出了历史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显然对我们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是非常清楚的。他指出,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对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说到底,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让人民过上最美好的生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近平总书记说,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民的利益就是我们党的利益。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叮嘱这一点:“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决不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可以说,这样一种人民利益观,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不难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一是把它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崇高性;二是坚持把全心全意与没有任何私利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纯洁性;三是明确服务的内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它的全面性和现实性。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它的思想内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并且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要内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讲的是必然性和客观规律,着眼于论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讲的是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着眼于论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表现形式;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主要讲的是如何实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着眼于论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和实现路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从而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