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长风破万里浪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20-07-10 浏览量:
一档热播的综艺节目让“乘风破浪”这个成语火了。临近高考,不少媒体寄语考生要做“乘风破浪的少年”。对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90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也有人说他们是“乘风破浪的年轻人”。总之,“乘风破浪”在这些语境中,都代表追求梦想、敢拼敢赢、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乘风破浪,本意是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办事一帆风顺,发展迅猛。《宋书·宗悫传》记载了这个成语的历史典故。河南南阳人宗悫是东晋书画家宗炳的侄子。宗悫年少时,有一天,叔父宗炳询问他的志向,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14岁时,就曾挺身而出,击退上门打劫的十几个盗贼,后来他屡立战功,成为南朝宋的名将。《宋书》的作者,南朝文坛领袖、史学家沈约称赞宗悫“以将帅之材,怀廉洁之操”。由此,乘风破浪,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
乘风破浪,不只是少年志,遇到困难挫折时,依旧保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与理想更为难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写下的千古佳句。很多人都能在诗句中感受到长风劲吹、云帆卷浪、跨越沧海的豪情壮志,但别忘记此句的前一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怀着一腔抱负来到长安,却不得施展,被“赐金还乡”。行路难,并非“冰塞黄河、雪拥太行”的路途艰难,而是人生道路的蜿蜒崎岖、前途未卜。在经历“拔剑四顾心茫然”和“今安在”的叩问内心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让诗人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必有一日,长风破浪!
品味历史文化,往往能感悟哲学的智慧。风浪,是指水面上的风与波浪,多寓意艰险。古诗文中有很多这样的表达,“寄语棹船郎,莫夸风浪好”,“风浪如山鲛鳄横”,“风浪大作,舟人失色”,等等。然而在积极进取、无畏艰险者的眼中,风浪也可以成为实现胜利目标的重要助力。“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长风八万里,夜入通明天”,还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变艰险为机遇,有可能造成险情的长风、暴风,亦可为我所用,在危险中找到更有利的变化条件,从而冲破险阻获得成功。
当下,“乘风破浪”这个成语的火爆,其实也应和了人们的心理状态。2020年,大家正在亲身经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风浪。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尽管在中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得到有效防控,但还有不少国家疫情病例屡创新高,目前还看不到能够得到遏制的“隧道出口”,因此引发一系列影响世界深刻变化的问题。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生活,也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民族,人们希望在各方面都能“乘风破浪”,有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未来。
决战决胜之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疫情带来前所未有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前进的航路上,依然风高浪急。但“乘风破浪”是必须要有的战略自信和必胜勇气,有自信和勇气,才能把稳舵、不偏航。同时,也需要有驾驭风浪的本领和能力。有本领有能力,才能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善于因势利导、借势求变,把握主动权,在变化中思进取、谋发展。
长风万里,中流击楫。在拼搏进取的时代浪潮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写下自己“乘风破浪”的诗句,从而汇聚成中国这艘巨轮无惧风雨、乘风破浪,坚定驶向胜利彼岸的宏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