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助力脱贫攻坚“桥头堡”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7-11-02    浏览量:

陕西渭南是传统农业大市,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年来,渭南一直把产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最基础、最根本、最关键的工作来抓,在人才支持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立足渭南农业产业特色明显的市情,坚持产业扶贫与人才扶贫相结合、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召开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现场观摩推进会,建好管好农业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高端农业人才,形成“县县有专家站、产业有人才链”的良好格局,充分发挥了专家工作站辐射带动、科技引领、引擎核变三个作用。专家工作站已成为人才助力脱贫攻坚重要的“桥头堡”。

依托优势,充分发挥专家工作站辐射带动作用。为实现产业脱贫全覆盖,渭南聚焦农业产业人才匮乏这一短板,紧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等发展步伐,及时建立工作站,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优势产业建立专家工作站。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工作理念,在综合分析全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柔性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科学院等专家教授,建立白水苹果、临渭葡萄、韩城花椒等市级专家工作站,广泛吸纳市内中高级职称农业科技人才,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产业扶贫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特色产业建立专家工作站。围绕渭南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地”建设目标,结合县(市、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建立大荔冬枣、富平柿子、潼关软籽石榴等县级特色农业专家工作站,大力培育产业大户和致富能人,依托特色产业带领贫困户脱贫。依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专家工作站。围绕全市开展的“村党组织+”产业脱贫工作模式,在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合阳红薯、华州区猕猴桃等专家工作站,为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多管齐下,充分发挥专家工作站科技引领作用。坚持引进、培育、使用“三管齐下”,实施“三个一批”工程,推动人才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集聚。引进一批专家人才,加大智力扶贫力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依托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红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等高端人才,加快产业脱贫步伐。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加大技术扶贫力度。根据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依托专家工作站实施乡土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队伍,打造一支“永久牌”的扶贫队。涉农专家工作站通过建设扶贫示范基地、现场教学示范、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引导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走上电视专栏,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贫困群众快速掌握生产实用技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使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后劲和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涉农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搭建起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有效平台。围绕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涉农专家工作站先后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进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并在当地实现成果产业化。据不完全统计,20个市县专家工作站专家发现提炼科研课题20多项,引育培育苹果、葡萄、蔬菜等新品种达200多种,推广转化苹果测土配方施肥、设施蔬菜烟粉虱防治等农业技术30多项,使农业专家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帮带“奇兵”。白水苹果产业化专家工作站引进西农大赵政阳教授科研团队,培育出“瑞阳”“瑞雪”2个“国字号”新品种,推广面积超过5000亩,其中贫困户占30%。大荔冬枣专家工作站推动制定首个冬枣国家标准,品牌价值达38.6亿元,枣农人均年收入增加到3万元。

加大力度,充分发挥专家工作站引擎核变作用。专家工作站是脱贫攻坚的“新引擎”。为发挥其核变效应,更要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工作力度,让扶贫政策和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强化责任担当。出台进一步发挥农业专家工作站在脱贫攻坚中作用的专门文件,明确专家工作站助力脱贫攻坚的任务方式,制定工作站考核管理办法,提出专家站建设服务保障措施,形成专家工作站助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加大经费保障。把人才专项经费重点投向脱贫攻坚工作,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支持全市各级设立专家工作站,引进顶尖专家。对新设专家工作站给予经费保障,对引进国家和省级专家给予奖励。强化管理激励。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建立和完善激励基层人才政策,在拔尖人才评选、首席专家选拔、外出进修学习等方面优先考虑,在待遇、职称、选拔任用等方面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

渭南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持续用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实上见实效,切实发挥好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及时把农村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把致富能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结合“三变”改革,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抓实党建促脱贫,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