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风是党员干部的“传家宝”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8-04-28 浏览量:
老党员周智夫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立下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党的恩”家规、“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奋斗”的教诲、“勤俭节约是传家宝”的家训,却成为了人们争相传颂的美谈。
良好的家风是传家宝,能让人在无声的教诲中涵养美德、助人成才,让人正心守本、终身受益。从老党员周智夫的先进事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家风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勤劳俭朴、严于律己、感恩奉献的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是留给广大党员学习和践行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周智夫同志先进事迹,就应以周智夫同志为镜,见贤思齐,把这些优良的传统和宝贵品质认真学习和践行,让周智夫式的好家风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本色的传家宝。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的小事,也不是家庭的私事。它反映出党员干部的作风,也影响着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好家风不仅能带动一个家、一个家族,还能传递出巨大的正能量,影响一个地方,甚至一个民族。周恩来对亲属制订的“十条家规”、焦裕禄制定的“领导干部的家属不搞特殊化”、谷文昌同志定下的“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这些严正的家训家规,既是治家齐家的严规铁律,也是涵养家风的清源沃土,展现出共产党人特有的良好风范和精神风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必然导致自身作风不硬,也容易让家人假借权力为所欲为,败坏的是家风,带坏的是社会风气。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中,有的“夫妻店”“父子兵”,甚至出现“全家齐上阵”,最终在犯罪道路上身败名裂。总结其教训,正是从一些不良风气在家庭生活中蔓延开始的,让原则在亲情面前失守,埋下了违纪违法的隐患,从而给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损失。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头羊”,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头雁”,需要在家风建设上做出表率、当好“主角”。要在树立品德上率先垂范,教育亲属子女养成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从克勤克俭的家风中涵养厉行节俭的自觉,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要在廉洁自律上以身作则,多从严以律己的家教熏陶中保持心存敬畏的自律,从自己做起,遵规守纪,不闯“红线”、不越“底线”,划清公与私的边界,让好家风成为“硬约束”。同时,要以良好家风滋养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注重多从修齐治平的家训中增添攻坚克难的担当,以家风建设奠定为官从政、干事创业的“人生底色”。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广大党员干部,当把良好家风作为修身齐家、为官做人的传家宝,以良好家风涵养道德、抵御贪腐、砥砺前行,推动形成崇尚廉洁、遵纪守规的家庭文化和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