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动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5-22    浏览量:

●采取“党建+”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支部“上产业链”“进合作社”,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更好地组织农民跟着党组织走、跟着市场走

●推进“扶贫”与“扶志”同步、“口袋”与“脑袋”同富,坚决破除“苦干不如苦熬”“站在边上看、等着干部帮”的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改变贫困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必须切实把握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聚焦重点,真正把党建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

强化扶贫责任落实,保持脱贫攻坚定力。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谈心谈话、严格组织生活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站位,把扑下身子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要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做到“不摘贫帽摘官帽”。分层分类建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目标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三张清单”,针对不同责任主体,在体现共性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层分类明确脱贫攻坚的具体目标任务、职能职责,全面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扶贫工作责任。要进一步加强检查督查。建立健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调度研判工作落实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地。加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实现党建与扶贫同步规划、同向推进、同步考核,真正让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服务脱贫攻坚、推动脱贫攻坚。

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提升脱贫攻坚能力。要建强建优战斗堡垒。积极适应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层治理、农民脱贫致富需要,采取“党建+”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支部“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更好地组织农民跟着党组织走、跟着市场走。积极优化贫困村党组织设置,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村,组建联村党组织,推动脱贫攻坚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统筹推进连片开发、联动攻坚、抱团发展。从严查处侵占和挪用扶贫资金、集体资产以及在资金项目安排上搞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违规违纪行为,严厉打击违法宗族势力、黑恶势力等干扰破坏基层组织的行为。发挥好党组织书记的“头羊效应”,在选人标准上坚持从“守家型”向“创业型”转变,大力选拔经济能人、技术能人以及致富典型、示范带头人等年轻优秀人才担任村“两委”正职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持续加大贫困村后备干部培养储备和使用力度,着力把农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具有发展潜力的党员作为重点对象培养成党员致富带富能手,同时要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把村级后备干部放到脱贫攻坚一线使用锻炼。

提升基层保障水平,增强脱贫攻坚动力。既要扩权也要松绑,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敢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按照“权责对等、应放尽放”的原则,把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增强乡镇在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领导权、话语权,更好地发挥乡镇在脱贫攻坚中贴近群众、就近管理的优势和作用。既要建好也要用好,进一步强化阵地保障。聚焦功能提升,把基层党建和惠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与脱贫攻坚相关联的服务功能,打造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农村阵地服务功能。既要输血也要造血,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整合不同投入渠道和资源,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财政转移力度,建立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多种投入为辅的稳步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既要严管也要厚爱,进一步强化激励保障。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严督实导,严肃追责,倒逼各级党员干部沉在脱贫攻坚一线真抓实干。坚持提拔推优进一步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把那些脱贫有招、脱贫有法、脱贫有效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全面落实边远乡镇干部补贴,建立基层工作岗位特殊津贴制度,增强基层干部薪酬吸引力。

创新工作制度机制,激发脱贫攻坚活力。实现对村“两委”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结对帮扶责任人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末端责任人激励与约束机制,让基层干部“干”起来。建立脱贫成效与干部绩效奖励挂钩、脱贫攻坚通报表扬、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锻炼和考察干部等制度,充分发挥“三支队伍”一线突击队作用。积极构建农村基层脱贫攻坚“村为主”“贫困户为主”“群众作主”的工作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在了解扶贫、监督扶贫中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创新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劳务补助、村民持股等方式扩大群众参与,激励贫困户多劳多得,勤劳致富。加强思想教育、群众工作和村规民约引导,推进“扶贫”与“扶志”同步、“口袋”与“脑袋”同富,坚决破除“苦干不如苦熬”“站在边上看、等着干部帮”的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改变贫困面貌。进一步完善精准考核机制,让工作导向“正”起来。精准设置考评指标。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分层分类设置考核指标,既有共性指标,又有个性内容,体现针对性、差异性。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探索建立脱贫攻坚考评结果运用办法,强化考核刚性约束,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轮岗交流、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