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会一课”更有“味”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5-30    浏览量:

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三会一课”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支部,“三会一课”的质量得到提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然而,也要看到,党支部“三会一课”数量够了,常态化有了,但一些基层党组织也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形式主义倾向明显、党建质量不高等问题。比如,在农村,党员多数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三会一课”内容多是照搬理论专著、政策文件的内容,导致一些农村党员“读原著学原文”却“悟不了原理”;有的学习形式过于单一化,习惯于在会议室读报纸、学文件、看视频,“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念半天”,缺少能够激发党员学习兴趣的多样化载体路径;有的学习功能过于异化,把“三会一课”开成了工作安排会、任务布置会;有的考评方式过于机械化,多以查看会议记录和相关照片的形式进行,导致一些“三会一课”记录“编、补、凑”,存在一种平时干得好不如评时干得“巧”的错误认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地方的支部,情况各有不同,对“三会一课”的形式要求可能有差异。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实情。通过问卷、访谈、直接参与等方式,了解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党员对“三会一课”的需求和意见建议,明确存在问题,加强综合研判,提出相应对策。要分类指导,因需实施。根据调查研究结论,加强分类指导,体现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要丰富形式,注重实效,可以把会场外延到村部广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采取老党员讲、土专家教、年轻党员谈等不同方式,设置“田间党课”、“车间党课”、“文艺党课”、“电影党课”等,提高吸引力。要优化机制,科学评价,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三会一课”智能考评,由年终一次性考评向日常考评转变,由资料评价向效能评价转变,提高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