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才有“位”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8-06-03    浏览量: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中,“官本位”思想是一种长期占据历史舞台的思想观念,究其根本原因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及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落后的生产关系,因此,许多人为了爬向更高阶层而选择做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当家做主,带领党员干部做人民的公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虽然已不是主流思想,但仍有一定程度上的残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严治党,更让“官本位”思想没有生存空间。有调查显示,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好评度逐年升高。因为,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少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改善了。但是,改掉不良作风只是党员干部的最低要求,作为党员干部还要锤炼过硬作风,要敢于担当,坚持为人民群众干事创业。

选择了当“官”就是选择了服务人民。现如今,有的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目的不纯粹,有的是为了所谓的“权力”,有的是为了就业,这种想法必然宗旨意识不强,服务群众的动力不足。长此以往,在单位里或是滥竽充数,或是三心二意,缺少担当作为的干劲。其实,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没有公权可以私用,因此,不能为了当官而“当官”。另外,若是仅仅为了就业选择当公务员,那么就会缺少对事业的执着,最终一生都会碌碌无为。因此,要想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要么另谋高就,把“位子”让出来;要么留下来,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选择了服务人民就要敢“为”。现在干部普遍感觉到身上的担子重了,压力大了,若不谨慎工作很可能会被问责。因此,部分干部选择过“太平日子”,工作往后拖,责任往外推,不主动干事创业,这样做就会贻误发展时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立志干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其实,不见得人民心里会记住全部的高官。但是,人民至今仍铭记为兰考群众治理“三害”的焦裕禄同志。可见,孰轻孰重,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不仅是轻重关系,还有得失利害。新时代下,党中央在干部任用上坚持“能上能下”。因此,为了保“位子”而不敢“为”,就会因没有工作成果最终丢掉“位子”。

不止要“敢为”还要善为善成。目前,有的地区为了出成绩搞纸面功夫,看着很新颖,看报告好像做了很多工作,但实际却没什么成果;还有的地区口号响、调门高,但是说得多做得少;还有的地区决策之前不科学论证,不理性谋划,做无用功,浪费资源,敢为却不善为。有人说:“一个在正确道路上慢行的人会比在错误方向上狂奔的人率先到达终点”。因此,党员干部要把好“方向盘”,发展中科学谋划、充分论证,踏实苦干,重视实效。

干事创业不是件容易事,容易也干不成大业绩。因此,建立正常的容错纠错机制,健全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激发干部干劲,让干部有“位”更要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