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原动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7-18 浏览量: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聚焦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能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突出问题,开出“药方”,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原动力。
解决“不想为”动力问题,以用人导向铺设“上”的阶梯。“幸福是干出来的”,干部就要干事。组织部门要精准科学考察干部,及时识别发现担当作为者,把选任目光聚焦到事业需求上,从“更合适、更胜任”的角度选拔任用干部,注重从干部的工作经历、工作阅历、工作成效和一贯表现中分析评价干部,不简单翻名册选人、凭推荐用人、唯票数取人,坚决防止“论资排辈”“平衡照顾”。重点把握政治素质、担当能力、担当实绩、担当品格等维度,注重到经济发展主战场、脱贫攻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蹲点调研、实地走访,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全力把担难担责担险的干部识别出来,不能让对党和人民有贡献的人才受到冷落和埋没。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要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坚守原则,以向组织负责、为事业担当、对群众坦诚的态度,旗帜鲜明地为勇于作为、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鼓劲加油和搭建平台,给他们铺设“上”的阶梯。
解决“不能为”能力问题,以用人任能讲明“下”的理由。“政善治,事善能”。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些干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本领恐慌问题突出。组织部门要及时送上解决能力问题的钥匙,注重把基层一线、脱贫一线、群众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能力培训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教育培训,统筹做好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工作,形成“学得好才能干得好,学得精彩才能干得精彩”的导向。同时,要让干部明白“无为无位”,对那些不拨不动、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干部,漠视组织培养锻炼的干部,给机会给平台后令行不改、无动于衷的干部,果断采取调离、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调整下去。激浊方能扬清,对不能为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往往能够形成影响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组织部门要让为官不为、敷衍懒散、不愿担责的干部走下台来,给他们讲明“下”的理由。
解决“不敢为”担当问题,以用人底线给予“汰”的惩戒。要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不让“领头羊”成为“替罪羊”,不让“改革者”成为“孤独者”。要建立完善精准、规范、科学、多维的政绩考核体系,注重从实绩实干看干部、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不简单以一时一事衡量干部、不简单以成败论英雄,把想干事能干事、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要坚持从严管理和关心爱护相结合,完善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办法,延伸监管触角,对敢于担当者要主动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大力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干部放心放手干事创业;要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怕担责、怕出错,不敢为、不敢试等问题,推动形成支持改革、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激励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大胆作为。严管和厚爱双向激发广大干部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脱贫攻坚重任面前,决不允许干部有畏难情绪、懈怠心理和消极作风,决不允许干部不在状态、不思进取、不谋发展,不管是党政正职、分管副职或是一般干部,只要在脱贫攻坚中有激情、有干劲、有成效,就要对其成长进步给机会、给平台、给通道;对在脱贫攻坚中撂挑子、耍滑头、不作为的,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要坚守底线、毫不留情地将尸位素餐、敷衍塞责、为官不正、失职渎职、贪婪腐化的干部清理出去,给予“汰”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