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挂职锻炼“一盘棋”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10-14 浏览量:
干部挂职锻炼,是加强干部实践历练和党性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干部成长。新时代干部挂职锻炼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有新气象新作为。
制定挂职整体规划。一些地区之所以对干部挂职趋之若鹜,是因为把挂职当成了干部培养的速成器,寄望一蹴而就。挂职工作要树立决胜千里的思维,挂职干部怎么选,到哪里挂,要什么成效,应当紧扣地区发展规划来实施。着眼于提升本地党政干部整体竞争力的长远目标,充分发掘挂职在推进干部能力素质建设中的重要功能。深入分析本地区干部的结构类型、成长路径等,再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制定挂职计划、战略目标。通过挂职这种环境进入式和理念变革式的培养,补经历、拓视野,提能力,为干部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着眼于提升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长远目标,有效发挥挂职在推动产业转型中的积极作用。遴选合作城市要有的放矢,立足于培养一批懂经济、懂市场,擅于聚合要素资源、打开产业格局的干部来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水准,学其理念,得其精髓,使好的经验为我所用。
打通挂职供求链条。挂职工作中,如果不了解挂职干部情况,不了解挂职地对人才的需求,简单把供需双方“凑合”到一起,就容易在磨合中出现“短路”,引发“线路故障”。因为每位挂职干部的成长经历、素质和专业各有不同,其挂职需求也不尽相同,接收单位也是如此。只有精准接通挂职双方联结点,才能打开挂职工作互惠共赢的好局面。一方面选派干部要因人而异。从干部需求来看,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与能力,具体到每位干部,有的需要增才干,有的需要补经历,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分类分批,根据挂职地的需要精准选派;从干部潜质来看,人的工作方式受他们的性格气质所决定,有些同志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在基层沉得下去;有些同志伏案躬耕多年,在机关静得下来。如果把黄牛型的干部派往发达地区学习前沿经济,从事“狮子型”干部做的事情,很可能收效甚微。所以挂职也要量体裁衣,精准识人,避免“摊大饼”,防止形式化和简单化。另一方面选择派驻地要因地制宜。站在接收单位角度看,挂职干部派过来,或为其弥补技术短板,或为其破解民生难题。实际操作时,可以先联系接收方获取需求,请他们以“订单邀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挂职计划及挂任职位,再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和公开选拔的方式产生挂职人选,择优选派,做到人岗相适。
构建挂职共享网络。实际工作中,挂职工作常常被碎片化,甚至遭到漠视,这其中既有部门利益思想作祟的原因,也有管理壁垒导致障碍的缘故。因此要在组织系统、引派双方中树立“一盘棋”的系统思维。一方面要实现挂职成果的资源共享。挂职工作并非干部教育一家之事,它是整个组织工作的有机因子,只有与组织工作其他口项形成了合力,才能突显其价值。另一方面要打通挂职人员的交流通道。挂职工作要能让挂职各方在其中找到“存在感”与“价值点”。针对选派单位不肯放及其干部不愿挂、接收单位视挂职干部为“云游客”等问题,组织部门可从挂职机制的顶层设计入手,消除接收单位与挂职干部之间“隔阂”。对所辖地域的干部互派挂职,积极试行留用机制,期满后征求双方意见,可对表现优秀的下挂干部提级留用、上挂干部调入留用,实现“挂职+交流”的并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