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展“三立”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发展思想

来源:党建网    日期:2017-08-03    浏览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下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年的关心、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当代青年不但是规划的受益者,更要成为规划的践行者,通过努力更好成长、更好发展。青年要实现更好成长、更好发展需做到“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

  青年发展首先需要立德。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阐明了人的两重性。一方面,从客体性向度揭示人以一种实然的状态存在于他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条件之中。另一方面,从主体性向度揭示人能够通过实践打破固有的生存方式而达到一种应然状态。人由于不满足其“实然”状态,总是想要创造一种“应然”状态,这种“应然”又是理想中的“实然”。道德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应然”的一种把握,用应是的、理想的标准作出善恶的评价,并以此修正人类的行为。道德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立德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的逻辑地位。青年要更好成长、更好发展首先需要立德。青年立德一是需要树立理想、坚定信仰明大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青年明大德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青年明大德还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自觉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二是恪尽职守、夙夜在公守公德。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坚定信念,外化为自觉行动。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积极倡导和培育诚信品格,努力打造公德为上、事业为重、与人为善、奉献为荣、公正为标的思想境界。三是克己自律、自察自醒严私德。青年严私德需要做到三慎即慎独、慎初、慎微;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律。通过进行认知、判断、评价,建构自身的道德思维方式,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中,理解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思考如何把这些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应用到现实的道德情境中,使之适应不同的道德环境,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尤其要注意提高自己面对不同的道德情境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并进行道德推理迁移的能力,面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道德难题和困惑时科学地对待、理智地解决。

  青年发展第二需要立功。对于青年来说,立功的标准一是干成事业;二是建立制度;三是培养人才。立功首先需要干成事业,这是前提条件、先决因素和初始要求,离此不能谈其他。试想一个青年一无所用、一无所成、一无是处又如何谈立功呢?青年干成事业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做出惊天动地、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需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和平年代也有风雷激荡;平常事业,也见操守气节”、“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平凡与不平凡、简单与不简单是辩证统一的,把平凡的事做优秀了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精致了就是不简单”。青年农民科技兴农提高产量就是干成事业、青年工人改进技术成为岗位能手就是干成事业、青年学生刻苦努力金榜题名就是干成事业、青年企业家依法兴企回馈社会就是干成事业、青年干部兢兢业业为国奉献为民造福就是干成事业。立功其次需要建立制度。这是立功的第二层境界,就是通过干成事业了解到事物的规定性、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性、体会到制度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把事物的规律、工作的要求、评价的标准明确、固定、规范下来,为后来人做此类事总结经验、提供借鉴、给予帮助。一是提高制度意识,充分认识到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制度建设是一个包括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等内容和环节在内的一个动态的、有机统一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将它的内容、环节割裂开来,孤立地、僵化地、静止地认识制度建设。二是立足工作需要,符合客观实际,不仅要制定实体性制度,而且要制定程序性制度;不仅要制定制度而且还需要根据客观情况变化、工作实际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使各项制度相配套,做到单个制度科学,整体制度合理。通过不断增强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和配套性、严密性和科学性,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三是抓好制度的执行。既要明确规定怎么执行制度,也要明确违反制度该怎么办,实施全面有效监督,形成监督合力。通过程序性制度的实施推进实体性制度的落实,通过实体性制度的落实,促进程序性制度的实施,对于执行制度不到位的,进行责任追究,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立功最后需要培养人才。这是立功的第三层境界,就是通过干成事业既了解参加人员的优点、优势和优长,也要发现参加人员的缺点、不足和短板,以此为基础,用长看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加强岗位交流多岗位锻炼提高人才工作能力;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通过完善干部选拔、培养、考核和使用机制选贤任能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通过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等方式锻炼队伍、培养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锻造可用之才。

  青年发展第三需要立言。一是需要立“高言”。立“高言”并不是说青年都要著书立说,立一家之言,成一门学派,而是说青年要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做事的感悟、实践的体会进行总结、凝练、提炼,上升到哲学、学术、理论的层面去审视、去理解、去把握,善于辩证思考、理清逻辑关系、讲明哲理道理,形成对于学习、对于工作、对于人生具有普遍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哲理性认识、逻辑性思考、辩证性方法。通过立“高言”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青年立“高言”要求形成认识、得出结论、总结经验,见解要独到、言论有创新。纵观各学科发展史,都是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业的结果,都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不变的是继承,变化的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它的前提是继承,因为新事物常含有旧事物的合理因素,继承了旧事物的优点,扬弃了它的不足。继承就是保留了事物存在的肯定性因素,当肯定性因素不足以促进事物发展壮大的时候,创新就成为必然选择。青年立“高言”,需要坚持大原则、大智慧、大胸怀、大气魄,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杜绝一种错误倾向,就是只要不一样的,新的言论就是创新,就比旧的言论好。必须防止假创新,伪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防止新瓶装旧酒,讲新话走老路,不会用新观点解决新问题的错误倾向。二是需要立“真言”。青年立“真言”是指谈观点、说想法、发表言论,要从客观实际总结而生、从自身感受凝练而来、从切身体会升华而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言语、言论不是无情物,既需要有形式、还需要有内容、更需要有真情。青年立“真言”需要“真情实感、真实感受、有感而发、由衷而谈”,而不能“无病呻吟、装模作样、矫揉造作、装腔作势”。青年立“真言”,需要字字都是真,句句总关情,才能感动青年、感召青年、启发青年、影响青年。千道理万道理,青年接受才是真道理。如果不能与青年一同探讨生活的真善美,一同讨论人生的不如意,就不能令青年感动、令青年喜欢、令青年接受、令青年信服。三是需要立“简言”。要言不烦,大道至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青年的生活崇尚简单、喜欢简约,这个特点在青年开展学习、从事研究、接受新知方面也有所体现。青年立“简言”,需要简单明了、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使青年易学、易会、易懂;切忌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晦涩难懂。立“简言”需要运用青年喜爱的语言、青年乐于接受的方法、青年喜欢的形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恰如春风化雨,蕴道理于无形。立“简言”需要把大道理寓于生活中的小道理之中,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深变浅,使广大青年产生心理认同,真正达到帮助青年、启发青年、引导青年、激发青年的目的。(作者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