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9-03-09 浏览量:
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各国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动,政党发展困难日趋增多,危机一步步凸显,政党基层组织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多国政党对党的组织进行了变革,探寻新的形势下发挥基层组织活力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机制。
加强组织建设
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覆盖面。近年来,越共、老挝人革党加快在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成立基层党组织,大力发展党员,并在以往重视不够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基层党组织,尽可能减少基层建设的“盲区”。老挝党还针对农村部分村庄人口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情况,实行党组织的“合并村”建设:一是将几个小村集中起来形成大村,成立村党支部;二是将具有自主发展能力、有一定发展特色的五六个村的党支部合并成立为一个临时党总支,每个合并村由县委下派干部任党支部书记或党总支书记,并配备县级干部3至5人,指导各村群众发挥优势,发展生产。
通过机制创新拓展党员和支持者队伍。一些国家政党按照党员的不同兴趣、职业背景设立专题,采用“专题类”运作模式,将不同领域人员聚合在一起完成某些公共项目。许多政党重视利用新媒体,德国社民党在这方面的探索最为典型,早在新世纪之初就提出了建设“网络党”的目标,近年来更是将“社民党新闻平台”“网络社民党”建设作为党建机制创新的重要项目。美国民主党根据形势发展进行组织创新,创立了“虚拟基层组织”,在网上开展政策讨论。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集会式”组织方式的不足,打破了时空、地域限制,增强了对网民的吸引力。
充分调动积极性
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在党内决策中的代表性和作用。德国社民党要求,在重大政策出台前应加强党内讨论,并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向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征求对党的领导层、党的未来发展的看法和意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了展示民主形象的议事机制——政策论坛,负责收集基层党员和非党人士意见,定期讨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建议。一些新兴政党将所有重大决策都交由基层决定,如德国绿党,先由基层代表提出问题,再交到州大会或联邦大会进行讨论,最后形成全党决议。党的领导层认真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的新的政策纲领。
创造条件,推动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国外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基层党组织极少甚至没有专职干部,大多是兼职,基层党支部领导严重缺乏。针对这样的问题,南非非国大提出“所有干部都到一线(基层)去”“所有干部到支部去”。在选举年份,日本自民党、公明党、社民党和共产党都会向基层组织划拨大量活动经费,并根据基层党员人数定期下拨补助金、政党助成金以及机关党报收入提成,以保证基层组织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工作。
提升素质能力
冷战结束以来,不少发展中国家政党不断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南非非国大、叙利亚复兴社会党等一些民族主义政党在支部中不定期地开展党性教育,在全党弘扬自愿奉献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党的有关重大决策出台后,叙利亚、突尼斯、也门、埃及等执政党一般都会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讨论和宣讲活动,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西方国家左翼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长期以来对党保持了较高的忠诚度,也是得益于经常性的思想工作。
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国外政党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许多政党把培养干部当作党的最重要的战略选择。西班牙工社党近些年来下大功夫培养党的各级领导人在公开场合讲话、宣传的技能,还专门建立了培训党的干部的基金会,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在电视上、群众集会上提高演讲技能,如何博得选民的好感和支持等,既有集中授课,也有远程教学。法国社会党一般是每年七八月暑期开办大学,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竞选技能和实用专业知识的培训。此外,法国社会党还不定期地召开全国性的总支书记会议,将党的基层干部集中起来,就有关内政外交问题进行研讨,使其掌握中央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