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发言摘登(下)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7-09-01 浏览量:
聚焦突出问题 整顿软弱涣散
筑牢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委
兰考是国家级贫困县,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2014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15个,占全县行政村的25.6%。近年来,我们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2月27日兰考县实现了率先脱贫。在此过程中,我们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县委按照选派整顿团队、吃透村情民意、综合“会诊”开方、因村制宜施策、考评验收问责、健全机制巩固“六步工作法”,3年来共有13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整顿提升,实现了村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双加强。
建强班子队伍,解决引领能力不强、精气神不足的问题。脱贫攻坚之初,全县有45个软弱涣散村和115个贫困村,班子成员不团结、“带头人”作用不突出、村干部能力不强的占61.4%,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我们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逐村逐人分析评定,通过本村选、上级派、外面引等多种举措,调整了15名不胜任的村党组织书记,补齐了34个空缺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了1465名优秀党员和人才组成的后备库,每村都有2至3名后备干部。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优先安排他们参加省里高层次培训,在每年县里举办的培训班上,给软弱涣散村支部书记“开小灶”,组织他们到焦裕禄干部学院接受党性教育,到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接受实践教育,激发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的动力。
建立健全制度,解决管理不规范、群众不信任的问题。在扶贫资金分配、项目实施、政策落实过程中,一些村干部存私心、抱私利,优亲厚友,群众意见大,影响了脱贫攻坚成效,削弱了村党组织公信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村内重大事务都能听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从贫困户认定、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政策落实,一直到贫困户退出,都严格按照工作法的程序进行,全程留痕管理。我们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中,结合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专项排查“村霸”现象和宗族恶势力问题,在村“两委”换届中列出负面清单,明确规定将涉黑涉恶等情形的人员一律挡在门外;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健全常态化发现问题机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输血造血并重,解决无钱办事、缺乏发展后劲的问题。2014年,全县有集体收入的村只有16个,仅占行政村总数的3.6%。我们一手抓“输血”,解决燃眉之急,一手抓“造血”,开辟源头活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村均不少于20万元的扶贫、运转及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党组织书记报酬“三年四连涨”,从每月500元提高到1500元,达到我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出台22项扶持政策,实施光伏发电和廊道育林两个项目,给予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每村最高160万元的扶持资金。坚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民族乐器制造、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现在,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有188个。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全面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短期行为、整了又瘫的问题。一些软弱涣散村陷入久整难转、前整后瘫甚至边整边瘫的怪圈,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责任不到位、工作不深入、解决问题不触底。为此,县委把整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明确乡镇党委、有关部门和帮扶单位的责任,作为抓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采取“月汇报、季评议、半年回头看、年终大检查”的方式,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开展“支部连支部、加快奔小康”活动,组织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派出工作队,队长兼任第一书记,把建强村班子作为第一任务,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学习运用焦书记树立“四面红旗”的做法,围绕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村庄,每半年开展一次“红旗村”评选表彰,比学赶超、晋位争先。经过持续整顿,已有22个软弱涣散村跃升为“红旗村”。
靠前指挥 抓乡促村
强力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中共甘肃省陇西县委
陇西地处六盘山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程度深。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特别是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定西后,我们受到极大鼓舞,“抛掉苦日子、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和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我们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作用、乡镇党委龙头作用、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抓乡促村,全力脱贫攻坚。
全域谋划、靠前指挥,把县委主责主业担起来。我始终坚守“党的书记就要干好党的工作”“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的信条,团结带领县委一班人,将抓党建这个最大政绩和抓脱贫这个最大任务紧紧扭在一起,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一是深入谋划。县委提出“先锋指数引领发展指数”的工作思路。先锋指数就是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细化成项目分值,核心是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发展指数就是把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分解到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干部,结合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民主评议等进行量化打分。二是扎实推进。仅去年一年,县委先后召开27次常委会、4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观摩推进会和现场评比会,每次常委会都要学习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都要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班子成员每月到联系乡镇主持召开协调推进会,现场解决问题,当面部署工作。三是从严督促。县委实行月抽查、季督查、年考评制度,督促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去年一年,县委常委带队开展明察暗访活动93次。督导发现问题230多条,每一条都有整改台账和时限要求。强化问责追责,制定脱贫攻坚责任落实问责办法,先后对工作不力的3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对群众不满意的26名驻村第一书记调整召回,对36起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立案查处。
强化功能、激发活力,使乡镇党委龙头作用立起来。一是强化功能抓选配。结合乡镇换届,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基层经验丰富、对群众有感情的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老乡镇”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全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由57%提高到83%,熟悉现代农业、城镇建设的人员由65%提高到86%。下功夫为每个乡镇选配专职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并设立党建办,确保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力量、有队伍。二是下沉力量抓帮扶。建立乡镇干部“双包一访”制度,实施“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组织全县2700多名乡镇干部包村包户,开展民情走访活动。全县74%的乡镇力量下沉到贫困村,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混合坐班、一起为农民服务。三是激发活力抓保障。近年来,县级财政先后投入1.3亿,用于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等。目前正在编制17个乡镇的“五小工程”建设规划,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工作。
实处用劲、难处破题,让村级党组织强起来。一是能人进村强班子。深入实施“能人引领”工程,结合村“两委”换届,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农村致富能人中“择优推”、务工经商人员中“择优引”等措施,选拔675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贫困村致富能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比例由原来的59%提高到86.5%。二是组织引领促发展。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将党的组织建设深度嵌入到了产业扶贫之中,通过土地流转、参股分红、吸纳就业、承包经营等方式,引导村党组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75个,先后组建产业党支部143个,扶持建立产业基地250个,产业党组织引领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大力推行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党员责任区帮带、党员先行承包带动等帮贫带富模式,组织引导党员示范带动2.5万户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三是集中整顿抓提升。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扶贫领域“两查两保”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开展“村霸”和涉黑涉恶问题集中排查整治活动,整顿转化后进村党组织22个,问责村干部11人次,处置不合格党员3名,优化了发展环境,树立了新风正气。
岗位在村 阵地在村 责任在村
在脱贫一线发挥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湖北省英山县石头咀镇党委
英山县石头咀镇位于革命老区大别山腹地,是湖北深度贫困地区的重点乡镇,有41个村,4.2万人,1544名党员,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33.6%。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以来,我们经过努力,全镇已有50%的贫困人口脱贫,12个贫困村有7个甩掉穷帽子,目前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8%,昔日的一个个穷山沟正在变成美丽乡村。
坚持岗位在村,乡镇干部人人沉下去。只有常年在村、身心到村,才能真正帮到点、扶到根。我们实行全员挂点驻村,我和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领办全镇60%以上扶贫项目,我联系最贫困的羊山村。39名镇干部每周在镇工作5天、住4晚,下村不少于3次,在易地扶贫搬迁等重大项目实施中,实行24小时驻村。建立民情下访制度,村里有事随叫随到,哪里出现问题及时到哪里解决,乡镇干部做到随时在现场、在一线。特别是打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更是乡上村里连轴转。为此,有许多干部忙得顾不上家、节假日也少有休息。如今,全镇干部不趴案头,走向田间地头,有事没事到村里转成为常态。
坚持阵地在村,支部堡垒个个过得硬。我们感到,支部强则一强百强。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地抓,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建强能啃“硬骨头”的村级班子。我们大打“亲情牌”“友情牌”“创业牌”,通过发函邀请、登门拜访、亲友团做工作等措施,把见过世面、有带动能力、愿意在村为大伙服务的优秀人员培养选拔进村“两委”班子。目前,贫困村书记全部配齐,有能力、有活力、肯干事。同时,我们还从在外能人中选聘223位名誉书记和发展顾问,共同助力脱贫致富。二是激活党员队伍。我们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有时开到贫困群众家里,搬到脱贫攻坚项目一线,推动全镇党员走在前、当先锋、做表率。深化党员“设岗创星”活动,发挥党员在政策宣传、结对帮扶、议事监督等方面的作用。为支持党员带头创业,我们通过上级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建立12个党员“双带示范基地”,培植68户党员“双带示范户”,带动126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们坚持全镇一盘棋,集中开发美丽乡村示范带、民俗文化旅游带,主攻茶叶、药材、旅游、电商四大支柱产业,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组建44家村级自强互助脱贫合作社,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目前,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88%的村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24%的村达到10万元以上。
坚持责任在村,把党建促脱贫落到底。一是自我加压“挑担子”。开展比作风看担当、比实绩看作为、比进度看变化的“三比三看”活动,健全考评体系,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村村组建扶贫工作组,使镇干部、村支书、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目标、任务、责任绑在一起。全镇成立7个专班抓督查,推动工作落实落地。二是问题导向“拔钉子”。建立常态化发现、研判和解决贫困村问题的工作机制,对软弱涣散、薄弱空壳、矛盾纠纷、信访维稳等问题,不回避、不撒手、不放过,一周一碰头,一月一督办。三是强化保障“厚底子”。去年换届时,我们选配了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还配了2名组织干事专职抓党建,同时联村干部兼任党建指导员。专门列支党建办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8万元。实行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比照副乡镇长工资水平发放工作报酬,业绩好的给予奖励。近两年,我们有10名镇干部被县委提拔重用,在上级支持下,还建起了公租房、小厨房、小澡堂、小厕所、小文体室和小剧院。这些,都让我们更加安身、安心在乡镇努力工作。
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
举全村之力让十八洞精准脱贫
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党支部
十八洞村是湖南湘西大山深处一个苗族村寨,全村有225户939人,4年前人均纯收入不到1700元,不少村民穷得叮当响,是出了名的“穷山沟”。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里,乡亲们激动不已、欢欣鼓舞。几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教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下绣花功夫搞精准脱贫,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313元,一举摘掉贫困帽。建党95周年之际,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支部有力量,脱贫有希望。原来支部班子只有3个人,平均年龄接近60岁,1个初中文化、2个小学文化,其中1个还是贫困户。2014年元旦,我从迪拜务工回到村里,当时的老支书石顺莲同志和一些党员群众找到我,希望我这次回来就留在村里,带着大家伙一起干。我想,总书记都来看我们了,关心我们脱贫致富,大家又对我这么信任,我就只有一个念头: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要让十八洞村拔掉穷根!于是,我又给村里在外务工的2名大学毕业生打电话,请他们回来一起干,同时推举2名致富带头人进班子。这样,我们村班子结构改善了、力量加强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摩拳擦掌打脱贫攻坚战的劲头出来了。我们挨家挨户与大伙交流想法,开支委会、党员会、群众会反复研究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我们十八洞左邻张家界、右邻凤凰,又是苗寨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便确定了“山上山下搞旅游、村里村外种水果”的发展思路。猕猴桃是村里的支柱产业,我们整合上级下拨的产业扶持资金,在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异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让每家每户都成为社员,一年下来户均增收3000多元。这些变化,是十八洞人梦寐以求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鼓舞人心的变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我们把党支部建强了、思路明确了、产业发展了,把以前不敢想、不敢干的事干成了!
党员作表率,发展跑得快。我们十八洞村24名党员,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对村里的事情很热心;不管是有带动能力的,还是能力稍欠缺的,什么事情都争着干、带头干。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把党员组织起来了,党员有了精气神,支部有了凝聚力。特别是深入学习总书记在我们村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普及到每一名党员、每一户农户,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十八洞人的精神旗帜、思想指引。每当我这个最小的村书记想到我们的总书记,我就精神满满、无比振奋,村里的每名党员都是如此。村里修路占地没钱补,一些群众不肯让田土,党员龙太金主动说“从我家先挖”,迅速打开了僵局,不到半年时间修出了一条致富路;党员隆英足在村里发展养猪合作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猪仔和饲料,出栏后再回收成本,先后帮助20多户贫困家庭“白手起家”。我们还组织15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村里最困难的30个贫困户结对帮扶,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群众有干劲,致富有后劲。回村工作这4年,我深深感到,只要群众思想通、劲头足,脱贫致富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迈不过的坎。以前村里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严重,修路、盖房子、发展产业等都巴不得上面的人来搞,甚至建公共设施,还有个别人出来添堵添乱。对这些现象,我们支部一班人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使大家明白,总书记关心我们,党给我们好政策,我们一定不能当“懒汉”,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有时候为做通一户贫困户的思想工作,都要跑上一二十次。针对苗家人“讲名声、好面子”的特点,村党支部以勤劳致富、热心公益为主要内容,开展村民星级评比,激发荣辱心、责任感。我们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设道德讲堂,开展文体活动,组织青年朗诵爱国诗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年11月3日,也就是总书记到我们村的日子,我们都要在这一天表彰优秀村民,举办一场文艺晚会。通过这些,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强烈了、劲头更足了。
扑下身子 撸起袖子
同村里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干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余静
我是来自大别山区安徽省金寨县的一名第一书记,2015年7月,从县中医院选派到大湾村。2016年4月24日,是我和乡亲们终生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湾村视察。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给了我们莫大鼓舞和鞭策。在总书记同村民群众的座谈会上,我作出了“不脱贫、不撤岗”的郑重承诺。
只有帮助建强党组织,脱贫攻坚才有主心骨。大湾村过去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村干部缺想法、缺干劲,党员开会难、议事难,群众不支持、不买账。到村后,我通过深入了解,发现本村姚湾组党员何家枝,过去曾担任村干部,又在乡里干过综治协管员,群众基础比较好,便向乡里建议,请她担任村书记。一开始她有顾虑,我三番五次到她家里,请她家人一起帮忙,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最终被乡党委任命为村书记。同时,将2名后备干部选进村班子。3个月下来,我和村“两委”干部一块动员群众实施了2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了39户49间危旧房屋改造重建,组织县中医院125名医护人员与贫困户结对进行健康帮扶,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过去我们村党支部活动不正常,党员一年到头开不了两次会,各干各的。我们通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我带头上党课。我们还组织61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73户贫困户“结穷亲”,做到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
只有帮助找到致富路,脱贫攻坚才能见实效。我们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与村“两委”干部一起,逐一走访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查看每家每户的住房条件、劳动能力、教育医疗、收入状况等,搞清致贫原因;先后5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建议,3次组织党员群众到河南洛阳市、江苏华西村、安徽利辛县等地培训,学习经验,开阔眼界。在此基础上,立足大湾资源优势,坚持就业、产业“两业”并进,明确“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发展思路,因人因户制定脱贫措施。通过“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方式,引进龙头企业一笑堂茶叶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把村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茶叶、灵芝等主导产业;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绿色资源,深入挖掘红11军32师驻地旧址红色资源,成立大湾村旅游发展公司,带动群众发展民宿和农家乐。
只有融入群众一起干,脱贫攻坚才会聚合力。到大湾村以来,我和村“两委”一班人始终同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住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记得刚到村10多天,受苏迪罗台风影响,夜里11点突降特大暴雨,山洪倾泻而下,40多户村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我强忍着刚断奶的阵阵刺痛,和5名村班子成员一起冲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挨家挨户拍门呼叫,使群众避免了更大损失。正是从那天起,很多群众认识了我,有什么事就来找我。我和村“两委”完善议事规则和村务监督机制,重大事项经过“四议两公开”决策,组织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授牌、“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让村里管理井井有条,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到村以来,我每天都要入户走访,动员群众易地搬迁、处理矛盾纠纷、办理养老保险、代办小额扶贫贷款等,像陀螺一样忙得顾不上家,也很少回家。第一书记工作考验了我、锻炼了我,也充实了我、教育了我,使我坚强了内心、丰富了经历、加深了群众感情,在农村的广阔舞台锻炼成长、淬炼成钢。今年6月,我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很多人问我期满后是否还继续干?我还是那句话:“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