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加强基层党建促进脱贫攻坚
来源:党建网 日期:2017-08-03 浏览量: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市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突出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抓队伍,强堡垒。深入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两联系一共建”工作;着力强班子、建机制、优服务、兴产业、抓示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各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分别组建市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组、市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太邑乡挂钩扶贫工作队,努力形成市、乡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点面共同着力的脱贫攻坚格局。有力补充“双推进”干部力量,统筹安排96个市级单位、5196名干部职工,采取“几帮一”或“一帮一”的形式,挂包全市111个行政村和所有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并从省州市各级挂钩单位派出63名工作队员组建1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分别进驻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同时还从市级部门抽调13名干部组建太邑乡驻乡工作队。从全市27个单位(部门)选派60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全市22个自然村农村综合改革示范村工作。大力实施以服务为主题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对涉及“双推进”的乡镇、村、组三级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在党员发展管理中,坚持做到“三个培养”,把农村脱贫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脱贫骨干、把党员中的脱贫骨干培养成基层干部。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乡镇党委牵头,每个贫困村确定1至2名村级后备人选进行培养,重点培养35岁以下优秀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等,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实行动态调整,注重日常培养和实践锻炼,适时充实后备力量进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全覆盖,同时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为贫困地区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抓载体,强致富。以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等形式把集体经济引向产业链上,积极推广“富滇—格莱珉模式”、“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产金互促”等扶贫模式,千方百计把涉农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项目整合起来。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不少于14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通过项目整合和产业发展,实现了全市“空壳村”提前“全摘帽”。大力推进“强基惠农合作股份经济”,使人、财、物等资源向贫困村倾斜,通过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使农民失地不失利。结合脱贫攻坚整乡推进产业发展,引导村组利用集体土地、集体资源融入产业发展来壮大集体收益,确保整乡“双推进”结束后,村集体经济有较大提升,实现有条件的村组有集体经济收益。大力推广“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加大农村党员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做好“贷款”发放工作,贷款指标重点向贫困地区、贫困党员倾斜,2016年发放“贷款”2167.5万元,重点向贫困乡镇和村组倾斜,对带动困难群众多、产业辐射面广的党员优先放贷,在贷款额度上给予倾斜,帮助党员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抓好“互联网+党建”工作,稳步推进贫困村农特产品、民族工艺品、水产品等商品进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为贫困群众增收提供了平台。
抓考核,强责任。坚持党建与扶贫工作同步考核,把脱贫攻坚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重点内容。在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中考核聚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重点看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以脱贫攻坚的成效检验基层党建成效。各级党组织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扎实抓好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实施。市、乡镇、村三级逐级签订了责任状,实行挂图作战,层层明确脱贫任务,层层压实脱贫责任,建立起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扶贫网络和责任体系,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实现了市级党政正职走遍所有行政村,乡镇干部经常在村抓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精准落地。加大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干部、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的力度,制定出台《“两区一委”、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开发实绩考核办法》,突出扶贫开发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投入、党的建设等考核内容,把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的乡镇,对领导干部按管理权限实行约谈,督促整改落实。坚持用实绩考察识别干部,制定了《大理市下派干部管理考核办法》等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把管理和考核工作渗透到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下派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考核机制。严管驻村扶贫干部,制定下发《大理市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季度综合测评考核办法(试行)》,并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明察暗访,进一步严肃了驻村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