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党建成为基层治理的“压舱石”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20-01-17 浏览量: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是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围绕打造‘三民工程’升级版、‘枫桥经验升级版’,我们正不断做实做细做深做优‘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体系’。”浙江省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说。
美丽渡口真情暖民心
“开船喽!”2019年12月4日,在常山县招贤镇泉目山村渡口,伴随着汽笛声,插着红旗、系着红花的渡船缓缓驶向对岸,运送着一筐筐胡柚。
“这事情办得好!办得实!办到我们心里去了!”船上村民老吴告诉记者,该村80%以上村民在江对岸共种植常山胡柚370余亩,村民到江对岸劳动主要依靠渡船。而从2014年起,因老渡工超龄,村里一直选不到渡工,加上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渡口停渡至今。“2019年10月25日,我们常山县委书记叶美峰来村里,大家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想不到一个多月就帮我们解决了。”老吴介绍,之前去对岸,需要经过车流密集的集镇和国道,绕行20多公里,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坐船只要3分钟。
“要把村民最急、最忧、最盼的事情办得更细、更实、更贴心!”叶美峰说,着眼长远,常山县将老渡口改造提升纳入沿江美丽公路建设规划,修建一条从渡口通往泉目山村的道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渡口恢复百姓赞,而问题的痛点关键在于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不作为。常山县加快泉目山村党组织整转,同时召集组织部、招贤镇负责同志和泉目山村“两委”干部专题研究村干部队伍建设。
聚焦民生用心用情,一根红线贯穿始终。类似常山县领导带头离开“案头”走向田间地头,包乡走村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例子不胜枚举。龙游县创新推行党员联户“户事长”制,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传递感情功能,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关键小事”,让党员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当地群众有句口头禅——“户事长”“包户事”贴心服务少心事。开化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开发了194种特色课程和教材,将培训资源下沉到农村,实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学技能,如今已有近万名群众获益。
记者从衢州市委组织部了解到,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后,全市市县两级共455家单位参加,覆盖15万余名党员、900余名市管干部,7191个基层党支部。在此期间,市县两级领导班子走访乡镇(街道)103个,解决问题1425个;深入开展包乡走村,开展调研934人次、446场次,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4场次;明确县级领导、对口单位、具体人员等三级责任,上下联动抓整改,全县各机关单位、乡镇(街道)收集问题建议6800余条,进村入企3687人次,解决问题1152个,为民办实事574件。
衢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晓峰表示,“书记带头干,党员群众跟着上。我们把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都调动起来,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让党建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压舱石’‘定盘星’。”
“最多跑一地”破解民生难题
为人民谋幸福,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最终目标。
近年来,衢州实施乡镇“模块化”改革,以党建统领,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建立“大党建”“大协调”“大治理”“大执法”“大经济”“大服务”等六大功能模块,统筹各方力量抱团作战,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升级。同时赋予乡镇对派驻干部的指挥协调权、管理考核权、人事建议权。率先公布县乡职责边界事项清单369项,理顺“属地管理”与“属地责任”,对模块干部实行“岗位赋分+模块评分+组团积分+专项加分”“四维”考评,以岗赋分、以事赋权,通过推行乡镇“大部制”,增强乡镇基层治理的“人”“事”合力。“模块化”改革后,衢州逐步构建起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基层大部制”,当地乡镇(街道)挂牌机构减少63.2%。
机构少了,为民服务按下了“加速键”。
柯城区航埠镇工业功能区管委会与镇经济发展办、集镇办之间各岗位职能孤立、信息不对称,导致政策宣传、企业招引、落地服务等环节割裂。镇政府下属国资公司花费大量资金盘活的90亩土地和地面附着物一直未得到利用。
“模块化改革后,镇里将有相关职能归整到大经济(产业)模块,重新明确岗位职能和人员分工,仅8月就完成多个企业项目93.43亩的供地。”航埠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企业曾抱怨,和政府对接,某些工作多头管理、手续繁琐,如今模块化运作,抱团作战,解决问题确实高效。他举例,浙江伯意智造服饰有限公司落地航埠镇后,该项目从工商注册,到项目备案,再到运营投产仅用了5个月时间,比一般项目提效50%以上。
“红色堤坝”筑起放心墙
2019年末,“浙江骄傲”提名候选人名单出炉,“利奇马”特大台风民间救援群体名列其中,而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对这个群体的事迹介绍——衢江区面对暴雨侵袭,尤其是举村乡遭遇百年不遇的山洪、泥石流灾害时,全乡、村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全力奋战,冲在一线,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防洪坝”。在危急时刻,乡村干部将处于危险地带的78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安置,成功避免一起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面对意想不到的重大灾情,衢江区是如何打赢这场“大战”的呢?从没有经历过大灾大险的举村乡又是如何经受住了考验?
“是‘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这一完备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的作用;是‘三联工程’有效运行发挥的作用;是乡村两级干部强劲的执行力发挥的作用,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一个杰作。”衢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耿建新给出了答案。在表彰交流会上,他说,“三联”的次数多了,运作也就顺了。在举村乡,实现了灾到哪一级,防范就到哪一级,责任就到哪一级,机制就运行到哪一级。
“三联工程”即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组团联村主要是打通乡镇和村,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担任团长,联村干部、市县联系部门干部、专家人才等任团员,组建联村服务团,赴村里开展服务。“两委”联格,主要是打通村和网格,承上启下、压实责任,督促村“两委”班子履职尽责。党员联户,主要是打通党员和群众的联系,每名党员联系服务若干户群众,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群众活动。
耿建新是举村乡组团联村总领队,在接到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后,他马上赶往举村乡,召集全部力量下沉到一线,联村团员、联格“两委”、联户党员一起行动,逐户告知防台要求。
“三联”机制在举村乡有序运行。举村乡人武部长、洋坑村组团联村团长吴岳红带领乡村干部和网格员,在灾害发生前及时完成了群众转移工作,并整夜守护着群众;翁源村党支部书记曾小峰在暴雨来袭后,及时带领村干部和党员挨家挨户“喊门”,将2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后,自家房子却被洪水冲毁;为了安置转移群众,在避灾点爆满情况下,乡里马上腾出办公用房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深夜,在群众都平稳安睡后,三级联动的干部仍驻守在联系区域内,确保人员转移零遗漏……
“衢州‘三联工程’、周二无会日等制度没有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成为推动中心工作、深化基层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衢江区委书记周向军坦言,“三联”最终“联”的是村民,党员干部离老百姓更近了,对村情民情更了解了,责任到位、担当到位,突发的大灾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化解。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记者了解到,衢州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衢州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该条例对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村(居)民权利义务、网格划分、工作事项、人员选任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予以规定,明确了资源下沉、组团联村、周二无会日等特色工作内容,将多年来衢州市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总结固化,为实现“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