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桃浦镇:下好棋、打好仗,“小巷总理”亮绝招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日期:2020-10-24    浏览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如何才能在基层社区治理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小巷总理”有话说……

当好社区“领头雁”

石榴苑小区建于1994年,是桃浦镇典型的“老小旧远”。目前居民户数1344户,楼组数63幢,常住人口352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28人,占常住人口的29.17%,残疾人109人,来沪流动人员1000余人。

从人员结构来看:老龄化程度高、弱势群体相对集中导致小区整体情况错综复杂。从环境建设方面看:虽然在2018年完成“老旧小区换新颜”综合改造,但垃圾分类难推进、楼道堆物难整治、飞线充电难根治仍是挥之不去的“三大难点”,安全卫生难以保障,居民反响较大。

为倾听居民心声,切实解决小区实际问题,桃浦镇石榴苑党总支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发扬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好“四百”走访这件“利器”,背起心系居民“工具箱”,负起聚起人心“百宝囊”,扎根社区开展真走实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引领社区各项工作实现“满堂红”。

“三项机制”实现“华丽转身”

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桃浦镇石榴苑党总支通过建立“三项机制”形成长效常态工作合力。

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制定“一小区一方案”垃圾分类作战图,落实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三方联动机制,对每个点位定时互检互促,定期自查自纠。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每个垃圾厢房设置房长制,厘清个人职责。保洁员不定时巡逻小区环境,发现乱丢的垃圾,根据快递袋、外卖单上的用户信息找寻“蛛丝马迹”,居委会、业委会第一时间上门找居民沟通,持之以恒提高居民自觉度。

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在小区内营造垃圾分类新风尚的宣传氛围,运用多媒体、自媒体手段,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让每个居民群众都投身其中、当好主角,变“迟疑的观望者”为“积极的行动者”。

“三件法宝”创建“美丽楼道”

在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桃浦镇石榴苑党总支通过“美丽楼道”建设,切实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建设内容上,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手抓”。在硬件上,协同物业、业委会、志愿者等社区骨干,清理楼道堆物、拆除私装铁门,为“美丽楼道”建设提供最基本的硬件保障。在软件上,用好社区治理“共治+自治”“三件法宝”,即:楼组长、楼道公约、楼道主题活动,发掘社区“先贤”“达人”,共同打造“住户守则”,联接楼道居民情感纽带,增强楼道整治向心力,齐心协力创建美丽家园。

“三方合作”治愈“疑难顽疾”

由于是典型的老旧小区,1236弄没有地下停车库,原先的地面车库设施老旧,停车位少,所以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现象严重。

面对这一顽疾,桃浦镇石榴苑党总支书记徐凤兰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在收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在桃浦镇领导和机关联络员的支持下,集思广益,创新实施“室外防水充电桩和智能停车库改造”项目。项目采用“政府引导+居民主体+多部门运作”三者结合的运作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同运转,经充分讨论、筛选第三方,小区智能充电桩和停车库改造“正式面世”,让“飞线拉线”“下线下岗”,啃下了这块久治不愈的“硬骨头”。

社区的工作细微琐碎,纷繁复杂,居民的“小事”往往就是为民服务的“大事”,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桃浦镇始终秉承“我为民服务,民把我当家”的服务理念,把“居民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作为永久的奋斗目标,通过定期召开班子例会、三驾马车会议、听证会、评议会、楼组长及志愿者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形成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服务群众新格局,推动社区各项工作顺民意、得民心、获民赞,让党和政府的爱心暖意“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