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党建引领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21-03-08    浏览量:

  近年来,甘肃省通渭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着力在筑牢堡垒、锻造队伍、建强阵地和带动引领保障方面持续用力用劲,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全面过硬,以组织振兴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建强一线“桥头堡”,锻铸乡村振兴“主心骨”。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以党建信息化促任务落实,高标准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县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长直接抓、其他常委分工抓、党委书记具体抓、支部书记深入抓“五抓”工作责任制;制定《通渭县“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运行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督促指导村党组织规范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村党组织议事决策制度;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一支部一方案”精准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7个;指导8个乡镇157个村完成了“整乡推进”创建任务,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显著增强,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优选育强“领头雁”,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制定《村干部管理办法》《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县级联审制度》,明确村干部负面清单,从源头上把好村干部准入关,防止“带病参选”“带病使用”;制定《通渭县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落实村干部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加强村干部任职备案、资格联审、调整任免和履职尽责情况的全程监管;制定《村级干部报酬管理办法》和村干部履职任务清单,细化报酬绩效管理细则,激励村干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拓宽选任用人视野,招考专职村党组织书记82名、村文书11名;严格换届人选标准,着力优化村级班子结构,突出“治穷”选能人,扭住“治乱”选硬人,着眼“振兴”选贤人,将换届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紧密结合,坚决调整一批、劝退一批、选优一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方式,选优配强农村“主心骨”;加强教育培训,举办全县干部集中培训班,对全县332个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行进行全覆盖培训,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改造提升“主阵地”,搭建乡村振兴“新平台”。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采取“向上争一点、县上补一点、乡镇挤一点、结对帮一点”的“四个一”办法,筹资2118万元改造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7个,列支12.57万元党费为17个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办公设施,按照“一室多用、多室共用”和“党建氛围浓厚、功能设施齐全、红色元素庄重、党员群众满意”标准,各村积极整合村级资源,逐步建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产业发展辐射、新型农民培训、先进文化传播、便民利民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至目前,全县332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均达到120平米以上;建立完善村干部值班值守、服务群众等制度,实行“一站式”“代办制”服务,落实“一张笑脸、一张椅子、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个答复”的“五个一”服务,不断提升村级阵地办公条件和服务群众能力。

  红色领航“强带动”,构建乡村振兴“新业态”。印发《通渭县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实施方案》,深化“三建四联三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围绕草畜、果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扩量增效,生猪、山楂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推行党支部带企业进村、党员带群众进社、群众带土地进园的“三带”模式,建立“党组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中的组织引领作用,引导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281家,成立产业党支部53个,带动群众1万户以上。积极探索推行以“资产盘活型、项目带动型、资源开发型和多元合作型”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采取投资建成固定资产获取租金收益、投资创办产业经营主体自主运营收益、合资创办经营主体按股分红收益等途径,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县33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0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