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调查研究中站稳人民立场 ——西宁市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3-10-13    浏览量: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始终将“调查研究和真发现解决问题相结合”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部署工作、解决问题调研为先”,将调查研究作为抓工作、做决策的前置性基础工作,把调查研究与走好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做到眼睛向下,在开展调查研究中站稳人民立场。

  求“深”——

  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我市坚持把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作为调研选题的目标导向,建立党委(党组)集中议、党委(党组)书记初审、市委主题教育办复审、省委第一巡回督导组终审的‘一议三审’把关机制,确保调研课题方向准、目标明。”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生龙告诉记者:“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聚焦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12个方面内容,结合我市‘4+1’实践载体,确定调研课题588个。”

  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市委办公室明确“提升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力研究”“关于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的研究”等重点调研课题8个。班子成员主动认领课题,提前确定调研地点和方式方法,及时组织相关科室下沉一线,采取走访摸排、座谈交流、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掌握社情民意。

  求“实”——

  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实情看得准不准、摸得清不清,直接关系到调查研究质效。

  调研课题确定之后,市委主要领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和党员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听民意、察实情、解难题。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合职责,紧紧围绕自身确定的调研课题,深入开展“四个一线”(走进项目企业一线、走进乡村振兴一线、走进政务服务一线、走进基层治理一线)调研,把脉问诊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路径、构建西宁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解决问题。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基层是最大的“资料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信息、最真实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成员认领“大气环境重点污染物协同治理调查研究”“西宁市重点土壤污染监管企业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及绿色化改造潜力分析”“湟水河(西宁段)水环境质量分析”3个调研课题,采取实地走访、统计分析、蹲点调研、明察暗访等形式,围绕12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开展深度调研,听取意见建议,问计于民,现场调研8次,查找问题7个,提出解决措施11条,建立调研问题建议台账和调研成果清单,力求使调研成为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提高本领、改进工作的过程。

  求“效”——

  对调研发现的顽疾既开“药方”、更重“疗效”

  我市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构建“调查研究、研讨交流、成果转化”的闭环工作链条,对调研发现的顽疾既开“药方”、更重“疗效”,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着眼于推动调查研究成果转换,进一步加大调研的频次、把握调查研究的深度,全力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

  城东区21名县级领导干部主动领题调研,分别确定21项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座谈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形式开展调研147次,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96次,调研发现问题65个,对调研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全面梳理、深入分析,特别是对那些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逐一研究解决措施,通过调研促进成果转化28项。

  “截至目前,全市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研1686次,细化梳理问题778个,制定对策举措933条,成果转化349个。”王生龙告诉记者,“同时,市县委主题教育办围绕‘问题聚焦、措施具体、安排合理’三个方面加大督查力度,一方面从源头上杜绝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另一方面,统筹优化调研的对象、时间、地点、方式,避免出现扎堆调研、重复调研等情况。”(记者 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