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落文化实地 心怀诗与远方 ——西宁市图书馆创新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4-08-02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的背景下,我市正积极推进城市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西宁市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核心阵地,以其独特的角色和积极的行动,为这一融合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图书馆不仅成为市民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成为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一、绘“蓝图”,展地标魅力。

  西宁市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上以探索“文化与绿色”一体化为目标,借鉴青藏高原庄廓合院建筑原型,融合共享空间、阳光温室等地域特色,采用金黄色高密度砂岩,呼应黄土沉积的厚重质感,是青藏高原上第一座通过绿色三星设计认证的建筑。场馆外观设计融入河湟文化符号,彰显地域特色。内部设计现代化,大

  开间、无间隔,通透敞亮,提供24个服务功能区、1554个阅览席位;阅读设施智能化,自助借还、3D导览、座位预约等为读者带来智慧便捷的阅读体验;读者服务人性化,首问负责制、微笑服务、便民服务等举措让到馆读者宾至如归;“智慧、开放、包容”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和宗旨,将西宁市图书馆打造成为集阅读、交流、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空间,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定期举办文化讲座、主题展览、全民阅读推广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感受城市文化底蕴。2021年开馆至今,累计接待读者近106万人次,成为我市城市文化新地标和吸引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二、铸“基石”,承文化脉络。

  西宁市图书馆充分运用文献资源优势,在搜集、整理、传播地方特色文化过程中着重河湟文化的梳理和传播,建立河湟地方文献分类目录索引,全面揭示馆藏河湟文献体系,帮助市民快速、准确查找馆藏河湟文献,为河湟文化研究和传播提供文献支撑;打造“河湟典韵”特色文献专区及地方文献阅览室,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使读者及游客通过主题文献阅览窗口迅速了解本土文化;建设“文旅河湟”数字展厅,多元化展示“本土地方文献”“西宁非遗文化”“特色旅游景点”三方面数字资源,为市民提供沉浸式河湟文旅数字阅读体验,实现“一馆书香 游遍三川”,既提升市民旅游体验感,又充分展示“文旅融合”之魅力;举办“典籍里的河湟”、“一带一路话河湟”等主题展览、开展河湟文化系列主题阅读推广活动,聚焦优秀河湟文化典籍,讲述河湟文化故事,让市民、游客近距离参与和感受河湟文化;利用“两微一端”开展“河湟典韵·印记西宁”主题文献推介,大力宣传河湟文化,厚植本土文化自信;探索河湟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加精细化、专题化地保护和保存河湟文献资源,建设河湟文化数据库,有力传承和传播本土文化。空间资源齐运用,线上线下齐发力,为读者、游客多层面展现河湟文化之美,增强河湟文化的生命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我市旅游发展注入深厚文化底蕴。

  三、拓“疆界”,增服务维度。

  西宁市图书馆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通过打造“阅读+”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服务维度,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效能。一是“阅读+驿站”设立阅读新边界。打造“阅西游”品牌,在景区景点及公路沿线设立阅读驿站,配备介绍大美青海人文、历史、地理等相关书籍和刊物,为游客提供免费阅览服务,将阅读与旅游无缝连接,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游历青海大美风光的同时,利用路途休息时间就能便捷领略西宁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旅途增添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为西宁旅游赋能。二是“阅读+非遗”搭建文化创新平台。举办“云起三河间”河湟文创展系列活动,以文创展+现场体验的方式,弘扬本土特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本土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用文创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打开老西宁的记忆,促进了文创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阅读+数字化”打造景区新体验。持续推广数字资源进景区服务,相继在新华联童梦乐园、西宁市熊猫馆、西宁市浦宁之珠、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湟中藏文化博物馆、湟中游客集散中心、湟中千紫缘景区、大通老爷山景区、大通边麻沟花海景区、湟源宗家沟等景区配送了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下载机,使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通过数字资源深入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有效提升了旅游的品质和内涵,实现了文旅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文旅产业共同发展。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西宁市图书馆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角色定位,成为西宁市文化新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不断增强西宁市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为城市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贡献智慧和力量,让诗和远方真正走在一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