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中区:文明风起阡陌间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3-11-24 浏览量: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焕发乡村文明“新风貌”,湟中区坚持以培育文明乡风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描绘出了一幅乡村文明新风尚的新画卷。
新画卷:仪式简办,真情不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治理陈规陋习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能不请的咱就不要请了,酒席控制在10桌以下,结婚当天的婚车安排2辆就够了……”湟中区西堡镇西堡村村民路维才及其家人积极响应村委会推进移风易俗的号召,在他女儿出嫁时,从婚礼仪式、婚宴酒水到婚俗流程,一律简化。婚礼当天,两位新人在多位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福下完成了温馨的婚礼。
如今,路维才女儿女婿两人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对路维才夫妇更是孝顺有加,一家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引导村民破旧立新,树立正确婚恋观念,坚决抵制高价彩礼,自觉遵守居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相关规定,不大操大办,不盲目攀比,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今年以来,湟中区积极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专项整治行动,全区共落实婚事新办951件、丧事简办1359件、其他喜事不办120余件,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破除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农民群众的婚嫁彩礼负担明显减轻。
新画卷:上榜18人,事事暖人心
“我们永远是一家人,你不再是我的儿媳妇,你是我的亲闺女。”好婆婆芦生莲如是说。二十多年前,由于儿子去果洛挖虫草时突发意外,撒手而去,为了不让这个美好的家庭破碎,老人芦生莲强忍着失去儿子的悲痛,与儿媳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为家里撑起了一片天。
自从嫁到王生成家以来,好儿媳常金花一直跟公婆生活在一起,几年后公公去世,婆婆80多岁了,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常年需要看病吃药,她还有一双儿女要抚养,于是她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着婆婆。二十余年如一日,起早贪黑操持家务,从无半句怨言,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村民,受到村干部与邻里的一致称赞。
这样温暖的故事你们听过吗?
在拦隆口镇卡阳村,有一条全长40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展示长廊,在这展示长廊内,就能看到这样温暖的故事。
“最美志愿者”“最美媳妇”“最美女婿” 等多个主题宣传专栏,是全村村民争相上榜的地方。
文化长廊建成于2023年初,是为激励全体村民和志愿者以本村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孝敬老人、关爱乡亲、和睦融洽、互助忘我的美好品德,激发村民善良的本性。目前,共上榜18人。
德化人心,好氛围凝聚向心力。从宣传栏到新媒体平台,近年来,湟中区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不断扩大主流阵地,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等开设移风易俗专栏,采写了一批移风易俗媒体好故事好信息,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成为乡亲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新画卷:“评”出好榜样,“议”出新风尚
“全家都很珍惜这个荣誉,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越过越幸福。”在拦隆口镇合尔营村,村民曹明捧着五星级文明户奖牌高兴地说。
为了持续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湟中区各乡镇(街道)积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文明村镇等创评活动,以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通过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用身边榜样来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区级以上文明乡镇12个、文明村204个、“五星级文明户”6.1万户,评选表彰“最美家庭”115余户、“好媳妇”“好婆婆”260余人。
下一步,湟中区将继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继续多方联动,贴近群众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把移风易俗工作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文明动力。(记者 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