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东区下南关街,“暖东·幸福”便民服务驿站(下南关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如同一盏不灭的暖灯,持续温暖着往来的每一位居民和游客。这个看似简单的服务站,早已成为街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服务为民”的深刻内涵。
温情服务,打造街区“暖心站”。驿站始终践行“服务不打烊”的承诺,免费提供饮用水、应急药品、手机充电、旅游咨询等贴心服务。今年中秋集市期间,驿站服务量创下新高,单日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据统计,驿站年均服务量超2万人次,其中为走失儿童寻亲、为突发疾病患者提供急救等应急服务达百余起。今年8月的一个午后,一位外地游客因高原反应突发不适,志愿者立即将其扶进驿站休息,及时提供氧气和红景天口服液。半小时后游客症状缓解。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让整条街区洋溢着人情的温度。
治理前哨,构筑民生“连心桥”。作为街区的“活地图”,志愿者个个都是“下南关通”。中秋集市期间,他们不仅为游客提供精准的游览指引,还主动介绍各展位特色,帮助游客深度体验集市魅力。平日里,驿站更是民情民意的收集站,志愿者及时将居民反映的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问题反馈至相关部门,形成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快速处置”的良性闭环。同时,这里也成为惠民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让政策信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志愿服务,汇聚社会“正能量”。驿站依托辖区志愿者力量,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服务队伍。这些“驿站守护者”中既有退休干部、困难群众,也有社区党员,他们轮流值守,将个人时间无私奉献给街区服务。中秋集市期间,志愿者全员上岗,各司其职。有的疏导人流,有的协助布展,有的讲解活动内容,成为集市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这种志愿服务模式不仅缓解了基层治理的人力压力,更营造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氛围。(记者 施翔)